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3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54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余传贵 《创新》2019,13(2):28-36
李嘉图价值理论的方法论特点主要如下:在叙述方法上,表现为在批判和肯定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阐发自己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分析过程中,采用演绎分析法;在分析前提上,采用抽象分析法;在思想观念上,坚持相对彻底的劳动价值论;在理论分析上,聚焦相对价值研究;在逻辑上,存在同世界观矛盾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92.
93.
“戏剧何为”是曹禺剧作的批评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耐人寻味的是,在不同历史阶段,研究者们于曹剧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之间总是有意无意地突出一方而非等而视之——要么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要么将一方视为另一方的附属产品.这一现象首先与曹禺在个人创作倾向和时代、社会要求的冲突中所生发的价值犹疑有关——作者在“教育”和“娱情”两大功能之间的摇摆直接导致了其剧作价值倾向的模糊.更进一步说,由于戏剧自身的艺术特性及其不同于其他文类的受众特征,“教育”和“娱情”之间的角力始终潜隐于古今中外戏剧价值论内部,曹剧中两大功能之间的“暗斗”恰是其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94.
明清时期政治价值论转型和重构的重大时期,王船山和王廷相是重要代表。他们民本政治价值论的建立是从解构朱子理学中天理架构入手的,从理学走向气学,气本论的建立则使民本价值的提升找到哲学依据,民众合理欲求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人本价值具有合法性,他们的人学思想确立了人权是人确立为人的根本原则,人心、道心皆天赋,人本价值是基本的人权。民众人本价值的提升则是通过政治权变来实现的,权变而养民。他们主张和合的政治治理,刑以辅礼,以德化民,法以辅政,抬高了"刑"与"法"的地位。明清民本政治价值观从民众生存为本向民众合理欲望为本转变,民本政治价值论的重构是以人本价值提升为中心的理论重构。  相似文献   
95.
苟小泉 《社会科学》2012,(9):108-115
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终极视域是一个绝对超越的无限世界,对于终极视域的探讨产生了终极本体即"虚极"、"太极"或"太虚"。终极本体不是从逻辑性、知识论,而是从感应性、感通性的维度实现主体对终极本体的发现。由于感应性、感通性往往具有主体所赋予的价值性规定,所以,终极视域的本体论形态最终表现出价值论的特征。从理论意义看,终极视域的本体论提供了解决有限性视域或经验世界的终极根源问题的根据。  相似文献   
96.
多布森认为生态主义理论是一种独立的绿色的意识形态,与任何一种环境主义都不相融。佩珀则通过分析经济学价值论的三种流派的基本观点,阐明了各种环境主义与不同的价值论所代表的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生态主义内含的各种矛盾及其无政府主义根基。佩珀认为,无政府主义具有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维度,无政府共产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在经济和政治哲学上具有相近性,应从生态社会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出发,推动人类中心主义与绿色意识形态的融合,推动生态主义向生态无政府共产主义,以致向生态社会主义靠拢。  相似文献   
97.
发展价值论语境下的最终价值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的价值问题,是关于社会发展所要满足什么样的需求的问题以及为谁而发展和怎样科学合理地发展的问题,这一问题内涵于不同的发展观念中并支配着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行为.社会发展理念从GDP崇拜到GNH关怀的转变促成了人类关于社会发展价值目标由崇尚经济发展转向崇尚以人为本,关心人类社会的生存状况和命运,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幸福的一个全新的价值世界,终于找到了人类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8.
所谓道德选择,指的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及其认识,在多种可能的道德行为方式中,自学地抉择自己行为方式的一种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99.
语言"是一种创造活动",是现代语言学奠基人洪堡特提出的一句经典名言,这句名言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学术界在论述语言的功能时,往往强调它的载体价值和交际作用,偏重于它的工具功能.语言活动和思维活动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忽视语言的创造性必然忽视思维的创新性,不注重语言创新必然影响思维创新,故从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对语言的创造性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