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21.
奥巴马政府中东战略中的伊朗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月20日巴拉克·奥巴马出任美国新一任总统后,为摆脱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困境,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领导地位,对于前任乔治·W·布什政府的伊朗政策进行了调整.鉴于之前美国一味打压伊朗的政策收效甚微,奥巴马政府更加倾向于使用外交手段来处理伊朗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奥巴马政府的伊朗外交处于"有进展、难突破"的状态.本文试就奥巴马政府中东战略中的伊朗政策调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2.
2009年,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如巴以冲突、伊拉克形势、伊朗核问题等都出现了新变化.变化的因素有的来自中东地区各国的内部,有的则来自外部.这些变化势必会对中东地区的局势造成影响,本文试就这些变化和变化的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3.
:智力引进是落后国家学习先进国家、封闭社会走向开放社会的常用手段和方法 ,是任何一个力图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必须采用的有效手段 ;智力引进是历史交往的必然结果。伊朗在其于新航路大发现之后与西方文化的历史交往中经历了无数次的痛苦 ,进行了一系列的智力引进。伊朗的智力引进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 ,但总体说来 ,伊朗的智力引进具有随意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24.
伊朗议会政治的显著特点是形式重于内容,议会选举是伊朗政坛派系斗争的风向标,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的派系斗争清晰地反映了伊朗政治的发展历程。基于领袖和总统在伊朗权力架构中的作用和地位差异,1989年以来议会选举中关于总统阵营与领袖阵营的票箱对决实际上是一个假问题,本质上是统治集团内部不同派别的路线斗争。2012年以来,各派势力就后哈梅内伊时代的权力布局展开了激烈争夺,表面上看是保守派内部上层利益与底层利益的碰撞,是不同派系间的政治博弈,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伊斯兰政权下一步发展"依靠谁、服务谁"的路径选择角力。  相似文献   
25.
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革命后的伊朗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体上带有回归传统、反资本倾向、国家全面介入和分化严重等基本特征.这种状况完全不符合伊斯兰革命的最初理想,并最终危及到伊斯兰政权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6.
郭白晋 《江右论坛》2007,8(6):57-59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伊拉克和伊朗两国边界和领土争端问题长期悬而未决,而其中分歧最大的是两国关于阿拉伯河界的争端,并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只是在论述两伊战争时有所涉猎,还没有专题的著作或论文.笔者试图追根溯源着重探讨一下两伊关于阿拉伯河界争端的由来.  相似文献   
27.
国际原子能机构自1957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其核查效能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影响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效能有三个基本因素:该机构核查制度的完善程度、大国对该机构的支持度和受核查国融入国际体系的程度.为检验上述基本假设,本文考察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中东国家的核查实践,分析了其对以色列、伊拉克、利比亚和伊朗四国核查是否有效及其原因,最终证明上述假设基本成立.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伊朗核问题一波三折,危机不断升级,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对于美国和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对抗和斗争,国内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从微观理论视角,运用认知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国际危机中的威胁认知理论来解读伊朗核危机,分析美伊在核问题上对抗的实质,弥补宏观理论在政策解释上的缺失.本文将对威胁认知的概念、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伊朗核危机中威胁认知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提出解决伊朗核危机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29.
外交     
《领导文萃》2008,(22):9-10
中国十分关注中东;中国研究格俄战争对能源影响  相似文献   
30.
2007年初,伊朗总统内贾德在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两个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为什么遭人憎恶?”内贾德不仅将全球的邪恶势力(无论在伊朗国内还是国外)视为伊朗的敌人,还把这些邪恶势力描绘成“邪恶轴心”。内贾德认为,这些邪恶势力对伊朗的憎恨源于宗教方面的因素,它们认为“任何人都要为上帝服务”。内贾德严厉地谴责了乔治·布什,并告诫强烈支持他的国会议员:“事实上,伊朗最大的敌人就是美国——因为美国自始至终对伊朗怀有敌意。”值得庆幸的是,伊朗并非孤军奋战:全球的穆斯林都会支持伊朗。因此,内贾德大胆地宣称:“美国会发现自己是在与全球的穆斯林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