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09篇
社会学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伊朗核问题与中东地缘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分歧逐渐扩大,加深了原已存在的对抗程度.伊朗核研发最初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下开始实施,目前认为伊核问题将威胁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的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伊朗在恶劣的环境中却能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扩大在中东的影响,是中东举足轻重的地区大国.奥巴马执政后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降低,但伊朗仍有可能遭到来自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伊朗不可能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合法权利,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博弈将长期化.  相似文献   
62.
谢晓军 《老年人》2009,(8):16-17
2009年6月13日,备受全球瞩目的伊朗总统选举揭晓,现任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以62.63%的得票率成功实现连任。“改革派”候选人、前总理穆萨维以33.75%的得票率紧随其后。选举结果一公布,穆萨维及其支持者随即指责投票和计票过程存在“违规”和舞弊行为,并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包括双方支持者在内,  相似文献   
63.
当前西亚北非地区局势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亚北非动荡进入第三年后,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地区大国埃及的国内局势、温和与极端伊斯兰之间的“跷跷板”效应、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政策,以及棘手的伊朗核问题等都是影响西亚北非地区局势的重要因素。鉴于此,西亚北非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依然会是持续动荡的局面。  相似文献   
64.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和伊朗两国都基本实现了各自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也都取得了显著的现代化成果.但在20世纪的下半叶,中伊两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出现了"代际差距".作为一种相对成功的社会转型和发展模式,中国自1949年以来的发展经验为伊朗共和国的革命后社会进程提供了直接的借鉴范式.两国之间日益加深的双边往来是实用主义超越意识形态的典型例证,必将在新世纪谱写出更辉煌的新丝绸之路篇章.  相似文献   
65.
事件     
奥运圣火传递5月11日在千年古城福州进行奥运圣火传递11日在千年古城福州进行。当日福州晴空万里,火炬传递沿途人潮涌动、国旗飘扬,七百万福州人民沉浸于圣火传递的激情与欢乐之中。两大西方石油公司撤出伊朗天然气项目面对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制裁,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和西班牙的 Repsol 已退出伊朗最大的天然气项目之一,对伊朗政府扩大能源出口的尝试构成打击。这两家公司将撤出世界最大气田 South Pars 价值100  相似文献   
66.
2003年,一群国外学生在的博士入学考试中名列前茅,使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大吃一惊。这些神童不是美国人,这并不奇怪;亚洲和其他地方的学生在美国的读书成绩总是超过别人。斯坦福管理人员说,吃惊的是这些名列前茅的学生大多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同一所学校:伊朗的谢里夫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67.
中国共产党与伊朗政党及政界的交流是中伊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考察了以中联部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机构及部分党代表团与伊朗相关政党、重要机构及部分智库的交流发展过程,试图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结合不同时期国际形势的变化,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与伊朗伊斯兰联合党、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及外交关系战略委员会等机构的主要交流活动及特点,发现中伊党际交流在增进两国对彼此治理理念及发展模式的理解,协调外交立场,共建"一带一路"和发展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伊斯兰联合党成为中国共产党与伊朗政界进一步交流的媒介.在中伊合作不断密切的背景下,未来中国共产党与伊朗政党及政界交流的扩大趋势是可以预期的.  相似文献   
68.
本文对当代伊朗外交进行了全面的历史回顾.本文认为,巴列维王朝时期的伊朗外交是片面追随美国的依附外交,同时也构成了伊斯兰革命的根源之一;霍梅尼时代的伊朗"革命外交"导致伊朗陷入空前的国际孤立;在拉夫桑贾尼和哈塔米时期,伊朗的"缓和"与"对话"外交,使国际环境得到相对改善;内贾德政府执政后,"拥核崛起"成为伊朗国际战略的核心,导致伊朗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再度紧张.当代伊朗外交有两点值得发展中国家吸取的历史教训.首先.如何避免外交走向依附与革命两个极端;其次.如何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面对着海湾战争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力量的逐步坐大以及伊朗核问题愈演愈烈,无论是海舍会国家还是以色列都感受到了全所未有的压力和不安全感.面对伊朗这个共同的现实威胁,以色列与海舍会国家开始了安全方面的接触和初步合作.在当前巴以和平仍未实现的前提下妥当处理与以色列的关系并实现安全利益上的双赢对于以色列与海舍会国家都是巨大的考验,但以色列与海合会之间关系走向在面对共同的伊朗威胁上会有一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70.
伊朗经济发展道路从巴列维君主制时期的"全盘西化",到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时代的激进"伊斯兰化",再到后霍梅尼时代的有限自由化,以及近几年哈梅内伊提出的"抵抗型经济",都是当时国内外环境下的产物。为实现经济现代化,伊朗先后实施了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但都未能真正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在后伊核时代,伊朗在"抵抗型经济"政策的指导下,正在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然而,伊朗经济发展面临经济和政治两大结构性矛盾,使得伊朗的经济发展仍将呈现出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