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00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国的税收优先制度是以<税收征管法>所规定的税收优先权为主要内容的,但是,法定的税收优先权在实践中遭遇种种问题,而且在理论上也存在不合理性;所以,应该取消现有的税收优先权,以设计全面、完善的税收担保制度取代之,从而使国家税收在合理的机制下获得优先,以平衡国家利益和私人利益.  相似文献   
92.
受英国海商制度的影响,我国《海商法》第272条规定:“船舶优先权适用受理案件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拟议中的《民法典》(草案)也承袭了这一规定。该项规定虽然简洁、明确,但却过于强调本国法的适用,容易造成不公平的审判结果。实际上,尽管各国船舶优先权制度的法律冲突严重,法律适用规则也相互歧异,但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船舶优先权的法律适用应当尽量摈弃本地法主义,用更为周密、完整的条文保护船舶优先权人的既得权。  相似文献   
93.
文章在界定优先权概念的基础上,从设立优先权制度是顺应世界立法潮流的需要,优先权立法规定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和民法典设立优先权可以更好地实践其立法价值三个方面,论述我国民法典设立优先权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4.
低轨(LEO)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是实现全球个人通信的一个重要方式,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LEO移动卫星通信的动态平衡话务模型和无优先权切换方案,讨论了两种适宜的切换优先权方案:一种分配部分固定信道用于切换服务,另一种除具备切换专用信道外还附加切换请求排队来大幅度提高系统话务性能。运用此模型对一个LEO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进行了实际切换分析。  相似文献   
95.
刘炘 《南都学坛》2006,26(6):94-95
以登记公示制度保障不动产交易的安全,是法律和实践普遍认可的做法。规定不动产优先权的国家,一般均要求不动产经过登记后才能产生对抗其他已登记的担保物权人的效力。对于不动产特别优先权来说,登记公示主义在理论上符合逻辑,但在实践中则很难操作,优先权人常常因为严格的登记制度而丧失实现优先权的机会。  相似文献   
96.
目前,有关采回的外空矿产资源权属的法律制度尚存缺陷,美国等国的国内单边立法突破了外空条约体系,国际法律规定模糊不清,现有理论无法保障和推进外空资源的开发活动。完善采回的外空矿产资源权属的关键是在联合国外空体系下,确定国家应该是采回的外空矿产资源的第一权利主体,私人实体或非政府组织可以在此基础上主张所有权或用益物权。各国应当相互承认资源权利并丰富资源优先权的内涵,进而构建以国家财产权为核心的空间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7.
优先权并非担保物权,不仅仅因为优先权导源于社会政策,更因为优先权和担保物权在本质上并不相同.优先权根植于社会政策,本质上为所依存的债权所决定,有自己独立的产生存在依据、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98.
本文针对目前有较多争议的《合同法》第286条规定的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定性问题,通过比较不同观 点,进而澄清优先受偿权的概念及其性质。以便能切实解决承包人优先受偿权与一般抵押权,承包人优先受偿权与承 购人对预售商品房的请求权发生竞合时,如何确定其优先受偿次序以及当前建设单位大量拖欠工程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
相对于以在建工程设定的一般抵押权,工程价款优先权不具当然优先受偿性;鉴于对工程价款的合理保护,立法上应引进工程价款优先权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00.
机构投资者通过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成为非上市公司的股东,其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的程度要远远大于参与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通过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提升公司价值.然而从实践来看,尚存有诸多法律问题成为机构投资者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的桎梏,并阻碍其功能发挥.因此,厘清机构投资者对于非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影响方式,并从法律上界定机构投资者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的权利与义务界限,然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监管机构通过明确法律依据和监管政策对其治理作用的制约因素加以排除,可提升机构投资者对非上市公司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