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73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71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王船山政治伦理思想是明清之际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思想发展的新成果。在治理思想上,王船山创举式地体贴出"治统"范畴,以"治统"和"道统"的辩证关系,解决了政权"合法性"问题;在政治理念上,王船山从儒家德治传统出发,大胆地呼吁"许之以民主可也",开创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之先河;在治理形式上,王船山反思了君主专制的弊端,提出了"环相为治"的权力平衡机制,"虚君"、均权、监督的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源泉。王船山的政治伦理思想,以其特有的理论光芒,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思想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22.
周公旦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由"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和"制礼作乐"思想组成,它是儒家"德治"政治伦理思想的思想理论基石。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丰富和发展了周公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基本形成了儒家"德治"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周公与儒家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实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3.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幼浸淫清教思想,笃信德行教化之功。他创立了全面、系统的道德体系,却不愿直面自己的宗教信仰;尽管他对上帝虔诚之至,但却以独特伦理说教代替了宗教教义的直接阐发;他对《圣经》教义缺乏热情,却又处处维护其神圣。文章认为,富兰克林的宗教信仰具有两面性:表面上是个自然神论者,内心却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自传》通过三种叙事策略巧妙回避了这种双重宗教观。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宗教情结既源于《自传》创作的实际需要,也是其实用主义处事之道的侧面体现。  相似文献   
24.
在西方思想史上,尼采与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关系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尼采战争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与西方崇尚强权的政治哲学传统、德意志尚武的民族精神和思想家们对人性伦理的极大关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只有深入追踪尼采哲学及其战争伦理思想,了解其背景、主旨和矛盾困境,才能理解尼采的"战争"的真正含义,理清他与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种种纠葛。  相似文献   
25.
刘美平 《经营管理者》2013,(31):128-128
具有经济伦理思想的《管子》,是在特定的社会前提下产生的,可划分成生产伦理思想、分配伦理思想、交换伦理思想及消费伦理思想四大类。生产伦理上,它提出了民生之本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分配伦理思想上,它指出要以民为主,不剥夺民权民财;交换伦理思想上,它认为应以市场为准,互利交换;消费伦理思想上,它认为应节俭与奢侈并重。  相似文献   
26.
《东岳论丛》2016,(5):143-147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道德"思维的"伦理"思维。正是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基础上贯彻了这样一种"伦理"思维,马克思对自由、平等伦理价值目标的理解以及关于自由、平等伦理价值目标得以实现的社会条件和实践动力的探讨,都超越了资产阶级启蒙伦理的抽象性与保守性,实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辩证统一,而这正是马克思伦理思想的优越性所在。  相似文献   
27.
付鑫 《现代妇女》2014,(10):365-366
汉语对立词词序不是任意安排的,对立词其构成分分线性排列规律和认知是与传统伦理、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即语言具有象似性。  相似文献   
28.
人性问题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命题.从先秦时期一直到汉唐宋明有许多的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关于人性的学说,纷纭错综,争论不休.他们的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了有关于人性的问题,第一:人性学说的实际意义;第二:不同的学派对人性学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29.
辛慧丽 《理论界》2009,(7):24-25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体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特征,充满了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追求,与各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潮在个人主义与以人为本,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两方面存在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30.
南昌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杜兆金:《类型学差异对语言接触中声调匹配及回归的影响》指出维吾尔语和汉语之间类型学特点的显著差异,如维吾尔语无声调、"前轻后重"的音高重音模式等,在汉维语言接触中对汉维语言声调匹配和回归可产生重要的制约和影响。维族人说汉语时普遍存在的"维腔维调"现象,与汉维语言类型学特点的显著差异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