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0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110篇
管理学   451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25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3713篇
理论方法论   701篇
综合类   6048篇
社会学   356篇
统计学   32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441篇
  2014年   673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792篇
  2010年   768篇
  2009年   768篇
  2008年   841篇
  2007年   772篇
  2006年   691篇
  2005年   598篇
  2004年   472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354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韩国公共伦理制度建设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任薇 《探求》2006,(5):45-48
公共伦理制度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公共伦理管理的普遍趋势。本文重点介绍了韩国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概况,主要涉及伦理立法和机构管理的内容。借鉴韩国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国的公共伦理制度建设应做到对公职人员道德要求实事求是,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要道德“自律,”更要强化公共伦理制度的“他律;”公共伦理制度建设应注重实效性,防止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992.
楚丽霞 《社科纵横》2007,22(6):32-3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深厚底蕴,从近代文化发展,体现了只有在不同历史时期融入当代意识,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才有生命力。当前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孝文化是家庭的稳定、巩固与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3.
荀子从“人性恶”的基本理念出发,提出一些经济伦理思想。他看到社会分工的必然性,阐述了合理的分工对调节社会经济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个人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他认识到“利益”调节的作用,指出利益纷争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提出以“以义制利”的思想。他还将儒家伦理融入到商业文化中,推崇商业诚信,倡导群体和谐。特别是,他提出“圣王之制”、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4.
公共行政研究中的伦理方法是从伦理的视角分析判断公共行政活动中的价值和伦理问题,是把应用伦理学的理论融入公共行政理论之中,从而形成新的公共行政理论体系。伦理化的公共行政理论,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府道德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本文认为,生计观念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伦理的核心观念,一方面,思想家们在倡导生计观念。另一方面,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决定了人们的具体生活情境,在这一情境中,人们追逐和积累财富的效用非常有限,除了使自己和家人提高其身份地位并过上与其身份地位相适应的生活之外几乎没有更多的意义,而要提高自己和家人的身份地位,又决不仅仅是依靠追逐和积累财富所能实现的。因此人们奉行生计观念而不是营利原则,这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变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立足于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原则与西方伦理精神进行探讨,揭示出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西方表现,即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所共同具有的伦理精神,从而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作出当代的阐述。通过研究表明西方文化精神有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传统的影子,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同样包含着西方的秩序、民主、法治、科学精神及平等、个性等内容,两者不存在绝然的对立,而是相互融通的。我们应大力挖掘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西方精神,而不是盲目引进西方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997.
伦理—经济的概念互释与理论移植是指伦理学与经济学在概念、理论方面的相互诠释和相互移植,它是20世纪学术发展走向辩证综合的重要表征。互释与解释的过程,是“意义”对话和商谈的过程,也是价值让渡和价值互动的过程。但是,由于“意义”“理解”中难以避免的“过度解释”,以及“价值霸权”的现实语境,使互释与移植逻辑与历史地潜在价值异化的危险,“价值殖民”——“价值霸权”——“价值异化”,就是它的一般轨迹。意义对话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价值异化的危险性,使伦理—经济概念互释与理论移植处于选择的二难之中。超越二难的创造性的学术理念与学术智慧就是:价值生态。“价值生态”的要义是:以伦理—经济的价值生态的建立,而不是以伦理学或经济学某个学科的意义实现为互释与对话的价值目标;以生态法则进行伦理—经济的意义对话和价值互动。由此,互释与移植的过程,便成为由伦理—经济的生态互动而进行的新的价值创造即生态价值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998.
周楚汉 《云梦学刊》2002,23(6):60-64
唐宋八大家“文所以为理”、“辞事相称”、“言能尽意”与“言不尽意”、“绚烂之极是平淡”、“文以神志为主”、“文以行为本”、“文有定价”等所说的是文章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对文章存在方式、语言与思想、文章发展的内在根据、文章主体性、文章伦理、文章价值评价等文章哲学问题的反思,基本上囊括了文章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中国古代文章哲学理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公共权力的伦理困境和责任伦理的自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燕然 《社科纵横》2006,21(2):108-109
新世纪的中国,社会的经济转型要求行政伦理协同进化,而这种转型的脱节尚未克服,公共权力异化现象严重,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成为当今行政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00.
李松涛 《社会》2005,40(5):63-90
以君臣、父子为代表的政治伦理与亲属伦理及其内在的精神情感构成了中国社会结构、家国关系及政治秩序的深层根基。本文通过对《士丧礼》中“君视大敛”这一环节的描述分析,指出君臣之间以敬为主的情感内涵与父子之间以哀为主的情感内涵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而从根本上讲,这两种情感及其相互作用统一于儒家的仁义思想之中。通过对这两种伦理之情感内涵的讨论,文章进一步明晰了中国历史传统中家国关系的内在精神情感通路,即性情仁厚之人在家庭内部孝敬父母,才能在国家层面忠于君主,而国家层面的君臣关系也关照、影响着家庭内的父子关系。文章同时也为理解当下身处尊卑有等与亲疏有差两层关系中的中国人的内在情感状态、行动伦理以及在此结构中形成的社会人格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