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8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管理学   418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14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3637篇
理论方法论   695篇
综合类   5880篇
社会学   336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655篇
  2013年   561篇
  2012年   734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732篇
  2009年   738篇
  2008年   825篇
  2007年   743篇
  2006年   674篇
  2005年   578篇
  2004年   459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理性是哈贝马斯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哈贝马斯一方面对传统理性展开了深刻批判,另一方面又力图以交往行动为基础进行理性重建,涉及到交往行动的涵义、背景因素、在社会行动系统中的地位、语言的地位及其职能,以及“交往行动”的合理性与合理化等问题。哈贝马斯还进一步把对理性的考察放到社会实践中去,阐述了交往实践活动中的话语伦理问题。哈贝马斯的上述思想,既具有进步意义,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2.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将有助于化解这个难点.  相似文献   
83.
从环境伦理的视角来关注和审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人类应站在“生命中心主义”乃至“自然中心主义”的立场上,重建人类价值观并使之融于美好信仰追求之中,促进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并使之融于实践,走生态文明之路将代表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4.
85.
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既非纯正的农民又非真正意义上的工人,这决定了这个群体的尴尬境地。农民工受到的不平待遇主要有三:农民工的薪金不能及时和足额发放;农民工的子女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农民工的人格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农民工及其下一代人所遭遇到的不公平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着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农民工"是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农民工作为当代中国的弱势群体之一,按照社会公正的原则,需要政府及整个社会的关怀和理解,制度公正对于改变农民工地位将是根本性的;农民工契约意识的增强及其所供职单位的职业伦理的完善将是基础性的;全社会尊重他人人格意识的增强将是持久性的。  相似文献   
86.
董仲舒的伦理政治思想与社群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两种思想在价值取向上都将整体的利益作为重心,在人性论上都将某种社会规范纳入人的本性当中,在道德建设上也都强调道德的目的性。但是,董仲舒并没有像社群主义那样,在理想的状态下片面强调人性中善的一面,而是在考察现实的基础上,指出人性为恶的可能性。因此,不同于社群主义在道德建设方面单纯强调“德性”的作用,董仲舒强调的是“德性”与“规则”的统一。以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为参照系,对董仲舒的伦理政治思想进行审视,对于我国当代的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7.
科技发展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福祉,也让人类的持续发展面临困境。要消除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负面影响,必须变革指导科技发展的伦理观念。弱式人类中心论的生态觉悟既着眼于人类的主体地位,又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群己关系和代际关系,为科技发展合理的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88.
面对现代经济学淡化伦理和中国经济伦理失范的现状 ,对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 ,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经济的伦理关怀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89.
90.
创建绿色高校应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加入到创建绿色学校的行动之中,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在建设“绿色高校”的过程中,必须在注重技术层面的同时,加强道德层面的工作,强化对学生、教师等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工作,使人们从“关于环境”、“通过环境”到“为了环境”,把环境工作人性化、人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