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452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18篇
理论方法论   118篇
综合类   978篇
社会学   219篇
统计学   13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53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低碳经济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与利用方式都具有高排放的特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举措。在我国,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根本所在。新的能源产业就意味着新的经济增加点,本文在吸取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加速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2.
魏素蕊 《理论界》2010,(12):55-56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成为各国低碳发展、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发达国家将智能电网作为清洁能源规模发展的绿色平台,智能电网将成为抢占未来全球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刚刚起步,东北地区应抓住机遇,发挥能源、制造业优势,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  相似文献   
103.
构建低碳经济发展耦合机制体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低碳经济发展具有耦合特性和存在可控制变量.中国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致力于构建由低碳经济发展意识培养机制,政府、企业和公民间的低碳经济利益"三角"均衡机制,低碳产业发展政策导向机制,低碳经济发展财政税收激励机制,低碳产品税(预备)机制,低碳产品认证和标志(预备)机制,低碳环境和能源技术创新机制,社会公害应对和社会废物处理机制,低碳环境监测机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诱导机制等十项机制构成的低碳经济发展耦合机制体系,以保证低碳经济的转型成功.  相似文献   
104.
面对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双重威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自觉地加入到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我国作为一个高耗能国家,深刻认识低碳经济的内在规律,转变发展观念,才能实现长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5.
相信吗?你的生活也可以低碳!相信吗?你的一点改进对全人类都有所贡献。我不相信,不过那是在我成为一名低碳大会的志愿者前。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每天可以减少大约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把电动牙刷换成普通牙刷,每次刷牙会减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去食堂时和休息时将电脑关闭,每小时就能减少至少60克的二氧化碳;洗澡把淋浴喷头开到一半,不仅可以节水,还能把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始于足下。  相似文献   
106.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及中国的环境治理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如何通过法律治理取得成效,无疑需要在检讨当前环境法律治理欠缺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立法上实行综合立法与专门立法并进,在全球性环境法律治理上加强合作治理与国际协调,在治理工具上实行政策与法律的协调衔接,在环境法制建设上强化法律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07.
《城市》2009,(12):79-79
日前.由中国铁建、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共同举办的“西部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产业”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  相似文献   
108.
低碳发展的理论逻辑思路旨在回答为什么要低碳发展、如何实现低碳发展以及低碳发展的目标何在,本文遵循逻辑思路提出了逻辑原点、逻辑转点、逻辑落点的逻辑纲要.基于对复合危机论、生态现代化、科学发展观及其意涵的内在分析,并结合中国的经济与环境现实,尝试性的提出并阐释了低碳发展的六大理论逻辑.其目的在于揭示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为中国低碳实践提供理论认知.  相似文献   
109.
全球低碳经济以及桂台经济合作都在快速发展中,贺州市的电力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这正是贺州市与台湾地区产业合作的结合点之一.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台湾在低碳电力产业已形成较为突出的优势,而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贺州在工业化过程中已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挑战.积极把台湾电力产业的资金、低碳电力技术和人才引入到贺州电力产业中,以此为基础和契机,将会加快贺州的整体经济向低碳转型,这也是贺州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