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466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12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21篇
理论方法论   154篇
综合类   2017篇
社会学   386篇
统计学   4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3 毫秒
21.
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技巧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在班主任工作中,“爱”字是工作成功的钥匙。  相似文献   
22.
体验、解析、会通的有机统一,是张岱年《天人五论》所建构的哲学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排斥直觉法,因而不同于现代新儒家和清华学派的哲学家;同时,它把辩证法看成一般的学术方法而非独立的哲学方法,这又使其不同于当时的新唯物论者。这种方法论是在综合中西哲学方法以及近现代各派哲学方法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创造。  相似文献   
23.
中国作家的“俄苏体验”作为现代革命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源头,丰富了左翼文艺界的革命想象、异域感受;反衬了民众的生存境遇;影响了左翼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促使1928年中国文坛发生了“革命文学论争”;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创作与理论建设。这就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文人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长期的发展 ,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并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文人音乐的审美体验出发 ,对文人音乐的审美特点试做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25.
网络原创文学不大气和网络写手生存的文化背景有关,其原因有写手过于贴近生活、缺乏必要的反刍过程和写手缺乏刻骨铭心的痛苦的生存体验,以及受书写工具的制约等.  相似文献   
26.
自我在帝国语境中的情感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在本文中指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在殖民的过程中饱受了情感上的压抑和泯灭。从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到康拉德《黑暗的中心》中的人物在殖民化的过程中就体验到了这种情感的压抑和泯灭以及殖民地人民被迫失音等情况。这些情感体验和情感历程从帝国建构的一开始就为双方在心灵上创造了不可弥补的创伤。而这些情感的创伤也恰恰是建构帝国政治版图和文本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7.
灵感与高峰体验是紧密联系的,高峰体验可以把人带入一种澄明空灵的虚静状态。"虚静"与佛教的"参禅"相似,可澄清致远,从心底抒写。高峰体验不是哪一个人的专利,它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可发生。要善于抓住,否则一闪即逝。  相似文献   
28.
死亡体验是人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最后感性把握.作者认为一、死亡体验的理性前提是一种包含对生存真谛和宇宙奥秘深刻理解的体验;二、死亡体验作为主体对生命最高最后阶段的亲身感受,具有主体性、情感性、超越性等基本特征;三、死亡体验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不仅能调动主体从内心情感出发积极主动去体验生命最后阶段的意义与价值,而且能帮助主体以审美态度对待死亡进入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29.
萧红是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 饱受离家出走的寂寞、孤独和痛苦。萧红的小说创作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自己悲剧 性的人生感受和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 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特别是女性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 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0.
论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种种自然美理论 ,特别是“自然人化”说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它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主要由血缘决定的自然而然、发自内心、不言自明、近似本能性的特殊的情感关系。“黄金时代”史前研究为其奠定了史前史的发生学基础 ,“归依体验”理论为其提供了审美心理学的印证 ,“回归自然”的主张和实际行动为其出具了历史实践证明 ,著名思想家的代表性论述为其积累了极富启迪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