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84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面对宋代制度社会的挑战,宗派佛学的判教体系难以维持,天台圆教的自明性面临危机.为拯救圆教危机,宋代天台宗将限于佛教判教的"开权显实"原则施用于己身,自拘圆教形式为制度之法以参与到世俗社会中,通过对俗世的开显而实现圆教的"即权而实".在此过程中,台宗内部产生了对行忏苦行之法与持戒治心之学的不同选择,由此引发了对圆教之义的争论.台宗的圆教之争反映了宋初佛教对存在合法性的诉求,也展示了宗义再生产与制度社会间的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诚实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是我国早期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从最初信奉西方功利主义,到佛学,再到儒学;不管是哪一种选择,他都走得坚定而有力。他认为儒家和佛教在本质上都是为解决人世问所面对的困惑和苦难,在生命的终极关怀意义上具有一致性。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援佛人儒”是可能的,是行得通的。梁漱溟是徘徊在“佛”“儒”之间的智者,他的文化哲学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息和色彩,但归根结底,他认为自己的思想主体仍是儒家的。本文试图对粱漱溟的文化思想进行一个简单梳理,主要包括其人其思想,而侧重点则在于他对“儒”“佛”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中,辩证的思维模式的产生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飞跃。在东西方的思想体系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佛教哲学是我们不可不认真研究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5.
敦煌本回鹘文《说心性经》长期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刊布既久,但属性一直无法确定。言其为译作,但找不到原典来源;言其为原著,却未能提供确切证据。观其内容,主要在于论述心性问题,禅味十足。稽诸敦煌发现的禅宗写本和各种禅籍,可以看到,回鹘文《说心性经》大量引录敦煌禅宗写本《观心论》《修心要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以及禅宗经典《圆觉经》、禅宗灯史《宗镜录》中的文字,有的直接引用,有的为改编,说明《说心性经》不是某一种佛学著作的翻译与改编,而是以禅宗典籍为主,根据自己的理解而进行的创作,均为四行诗形式,既是现知唯一回鹘文佛学原著,又可视作一部优美的禅学诗歌集。  相似文献   
16.
魏晋玄学盛行之时,大乘般若学攀附老庄(尤其是庄子)的态度更加明朗化,甚至从理论上自觉总结出了以老庄学说来比附般若空学的"格义"、"连类"之法.反之,当时的老庄学也借助于佛学,尤其是东晋支道林,则更以般若性空学说来阐释《庄子*逍遥游》,卓然"拔理于郭、向之外",从而为庄子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问:先生探讨王船山的哲学思想,据知已经有一段颇长的日子,对这位明末大儒,您固然会有许多体会.究其原因,是否着实于中国近现代思想观念的效能上?还是"人生史的哲学"价值上?在此,请先生陈述一下.  相似文献   
18.
沈丽 《中国民族》2013,(10):44-47
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化都是瑰宝,藏族如此,其他民族亦如此。这些语言和文本不应仅仅在博物馆里束之高阁,更应该被极大地投入人力、财力支持,去传承弘扬。"国学"把一切都囊括在内,没有将汉族、汉文与少数民族、民族语言隔离开来,而完完全全是包含于其范畴之内。——范德康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为何格外注目藏学研究?大众为何越来越多地关注和信仰藏传佛教?新浪网等网络媒体为何纷纷开辟佛学专栏?藏学研究、藏传佛教、佛学这三个术语在当今的语境下重逢、碰撞,激发出  相似文献   
19.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最终却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等思想。"率性而为,不拘小节"、"无性"大境界和"侠骨佛肠"等,则是其佛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为振兴儒学,唐代儒家学者李翱以儒为本,重新重视<中庸>、<易传>等儒家经典,吸收同时代佛学心性理论,著<复性书>三篇.李翱在<复性书>中提出具有本体色彩的"诚"的概念,并利用佛学著作<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本觉"的思维方式论证凡人和圣人心、性、情的关系,系统阐述凡人去情复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