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4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11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831篇
理论方法论   154篇
综合类   1714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修行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作,或者说也是一种领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来塑造自己的生命。所以到了一定的程度,唐卡的创作亦如成就者吟咏的悟道歌一样的,在某一个境界当中,自然、饱满而灵动的流露出来,庄严、圆满的构图,富有韵律的线条,典雅和谐的色彩,这些都是一种生命的感悟,理性和感性的统一。从根本上来讲,唐卡不是在表达一个宗教的什么内容,其实它所表达的全部  相似文献   
82.
堆沙节,也叫沙塔节,系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堆沙节是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地区傣族的传统佛教节日,傣语称"广姆赛".在堆沙节期间,傣族在奘房外大量使用彩色剪纸进行装饰和祭祀,这些彩色纸幡的含义是灵魂通向天堂佛国的阶梯.人们希望剪纸上的图案能飞到佛祖的法界,心中的愿望能够得到实现.这种祈福保佑的形式,是傣族生活中重要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83.
中国民间故事的源头纷繁复杂,宗教文化在其间起了重要作用。刘守华先生在民间文学研究领域较早关注宗教文化与民间故事的关系,在近三十年时间里,以系列论文和专著形式,以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对道教传说、佛经故事等宗教文学与民间故事之间同源异流、不约而同、交流影响等复杂的关系进行资料翔实的比较、剖析与论证。《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和《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在出版后,产生广泛影响,屡获荣誉,也表明民间文学与宗教文学领域的交叉研究还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4.
楚山绍琦禅师是明代四川著名高僧,临济宗传人。他的教化与行持紧扣禅宗"直指心性"的宗旨,以"识心为本"的心性禅著称。他坐化圆寂,肉身不坏流存后世。其所言所行以及离世方式展示了佛教的死亡超越理论,对佛教自身社会形象的定位和提升有深刻启示,并对当代临终关怀、安乐死等诸多生命伦理难题的应对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85.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已近两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本土的文学、音韵学、哲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无不受其影响,均在原有基础上生成了变化发展。佛旨禅理以及佛教地域乐舞的传入,深化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创作思想,丰富了舞蹈表演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提高民族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86.
张景峰 《兰州学刊》2009,(11):20-26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敦煌莫高窟第9窟甬道李弘定、弘谏的供养人画像及题名为主要对象,结合莫高窟第196窟甬道北壁索勋父子供养人画像及题名、第148窟涅菜佛坛下晚唐李明振父子等供养人题记及敦煌文书中有关李弘愿四兄弟的记载,认为第9窟甬道供养人画像绘制于乾宁三年初(896)至四年(897)6月9日之间。  相似文献   
87.
普陀山佛茶,又称普陀山云雾茶,产自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佛茶"香清可散净心中妄念,至味能悟得佛法妙谛",是普陀山千年文化的沉淀,是圣山禅门智慧的升华.茶随佛而来,伴佛而生,为参禅之辅,礼佛之备,也是世人品评的佳品."茶佛一味"、"茶禅一味".本文从普陀山佛茶与佛教的历史联系对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8.
周国平 《社区》2009,(14):17-17
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在他身上,有着在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有的执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了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它们各执一词,互相抵牾。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来检验,义发现译文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  相似文献   
89.
檀君神话是韩国的建国神话,天帝之子桓雄带三个天符印来到人间。韩国学界与国际学界一般认为三个天符印是三个神器,这是解读檀君神话的基本点。但天符印和神器并不是同一之物,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三个天符印是源于佛教的外五明,那么这一因素不是神话的原始因素,而应当是神话发展中形成的衍生因素。  相似文献   
90.
川端康成对佛教情有独钟,他从年轻时就不断地在探求佛教的真髓,并用文学形式奏响了一曲回归传统、融合自然,用宗教来医治心灵创伤的人文关怀之歌。他在自我超度的同时,也超度了众多受伤的魂灵。他的作品充满有即无,死即生的审美理念,展示了日本人的心灵世界,受到日本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