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0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490篇
劳动科学   44篇
民族学   113篇
人才学   94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1111篇
理论方法论   267篇
综合类   3194篇
社会学   458篇
统计学   10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519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534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415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郭院林 《兰州学刊》2008,(7):169-174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一稿最初缘于刘文淇对旧注旧疏的不满,从而与诸同好相约各治一经。刘氏仿照孙星衍《尚书古今文疏证》为长编,花费四十年时间,草稿粗具八十卷。而其后三代相继努力,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疏证,仅止于襄公五年。  相似文献   
42.
《以色列游说团和美国外交政策》作者: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 M.Walt),Farrar,Straus andG iroux出版社出版,484pp.,$26。  相似文献   
43.
哈贝马斯在政治统治秩序的合法性问题上所持基本立场是,政治行动领域是根植于生活世界情境之中的,只有那些与公共领域具有实效性联系的政府行动才容易获得公众的支持与忠诚.可见,公共领城,主要是政治的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密切相关.政权的合法性需要由政治公共领域理性地提供.这是哈贝马斯合法性理论的主题.哈贝马斯从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这个主题: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哈贝马斯着重论证了政治公共领域的衰落必然导致政治的合法性危机;而在<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中,哈贝马斯则重点阐明了政治合法性的重建有赖于公共领域及其政治功能的重构.在哈贝马斯心目中,理想的公共领域应当被构建成一种能够提供自由、平等、开放的"民主商谈程序"的"交往共同体",公众可以自由而平等地介入其中,自由论辩以形成公共意见,借助公共舆论的监督功能将公共权力限定在合理范围内.并为政治的统治秩序生产出经过公众论辩、审视及批判的服从和忠诚.  相似文献   
44.
45.
关于电影的作者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作者批评的历史进行梳理,从研究电影的一个独特角度对它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原则等作出界定,指出它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及其局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6.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47.
独具特色的日本医疗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是一个医疗体制健全、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高、国民的医疗保障独具特色的国家。日本医疗保险制度于1922年4月根据《健康保险法》创立,1927年全面实行。二战后,日本在  相似文献   
48.
“人口红利”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红利"迄今没有一个统一与明确的定义,但这个词语却较为广泛地被相关研究人士使用着。本文指出了"人口红利论"的一些严重不足:定义粗略,没有考虑劳动人口和被供养人口的相对性、劳动生产率与人口负担的相对性等;对资本-劳动替代的片面运用。文章还分析了所谓"人口红利"的来源,指出了"二次人口红利"概念是对"人口红利"概念的部分否定。  相似文献   
49.
近现代东方社会普遍进入现代化历程,这个进程与反帝反殖反封建斗争交汇一起,20世纪中后期又面临“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乡土”成为东方作家在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选取的一个最根本、最本土、最自我的文化、文学甚至政治立场,他们以“离乡”和“批判乡村”拉开乡土文学的序幕,接着以“乡村批判”和“归乡”为乡土文学的自觉时期,后经“乡土”与“祖国”的同一以及“仰视乡土”的“新乡土文学”的创造,最后进入文学、文化、人类灵魂的乡土“寻根”之旅,“乡土”被赋予了文化批判与现代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0.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04四年载文,栏目设置,作者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