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在旧《形势诉讼法》中排斥亲属相隐权利,然而这种“大义灭亲”的举动超出了期待可能性,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现在赋予亲属不作证权利非常具有必要性,而且会取得重要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2.
《论语》"父子相隐"所讨论的仅仅是父子之间互不告发攘羊的问题,其隐含的最多只是"近亲属之间互不主动告发一般犯罪行为符合情理"的规范,而非"特定亲属可以不向合法官方机构提供近亲属任何(严重)犯罪行为的证据",所以不能简单将其作为"特定亲属作证义务豁免"中国刑事诉讼法的思想渊源和法理根据。  相似文献   
93.
学术界主流观点和司法实践中均认为刑事证人依法作证是一种义务,本文另劈溪径,认为依法作证同时也是刑事证人的一项权利,任何人和任何机关不得侵犯,对完善刑事证人这一权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4.
刑事审判中因证人不愿出庭作证,使修订后《刑事诉讼法》关于"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规定不能得到执行,因而,当前急需在立法上完善证人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95.
审判的艺术只不过是运用证据的艺术而已"①,现代审判所奉行的证据裁判主义使证据规则的完善与否成为影响审判公正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民事诉讼质证作为法院庭审阶段的重要环节,既是人民法院遴选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行使裁判权的前提,又是充分实现当事人诉权应有的程序保障,其意义十分重大。然而遗憾的是,我国民事诉讼质证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呈现出水平不高、效果不佳、质证无序乃至质证形式化的诸多弊端。笔者以为,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关涉质证规则 本身的立法过于简单和笼统而缺乏可操作性,但另一方面现行民事诉讼中的一些规定…  相似文献   
96.
论刑事证人拒证行为的犯罪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司法机关刑事证人拒证行为犯罪化的呼声日高,而法学理论界相应的研究不足且意见不一的现状,在广泛深入的作证情况调查和中外作证制度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必要性、法律依据、前提以及拒证罪的构成要件和处罚原则四方面,对刑事证人拒证行为的犯罪化问题作了论述,提出了加强拒证行为刑事立法是解决拒证问题的最佳对策选择,拒证行为犯罪化必须以证人的范围、权利保护、作证损失补偿等问题经由立法明定作为必要前提等主张  相似文献   
97.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了公民的作证义务,而<律师法>第33条规定了律师的保密义务,二者在法律适用上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本文分析了二者价值冲突的理论根源,对二者的价值取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包括在立法上确立律师职业特权规则,设立与律师保密规则相适应的配套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98.
论刑事拒绝作证特权中的利益衡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拒绝作证作为一项特权,是在刑事诉讼中查明案情、追求实体真实的需要和另一种重要的社会利益发生了冲突的情况下,法律所作的一种特殊的利益协调。本文运用比较法的研究方法,对拒绝作证恃权中的这种利益冲突与协调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立法完善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
在我国刑事诉讼的司法实践中证人拒不出庭作证已严重影响了诉讼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此 ,本文从证人、司法实践、立法现状三个角度分析了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证人拒不出庭作证问题的若干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100.
知情人不愿作证,是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本文从立法不完善、社会环境的变化、知情人的心理以及公安整体形象和侦查人员的素质四个方面入手,对知情人不愿作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