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193篇
劳动科学   28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31篇
理论方法论   99篇
综合类   1302篇
社会学   9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2 毫秒
21.
网络世界中的侵权行为,总体上不宜适用严格责任,而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的判断标准和方法上,对故意侵权可采用心理分析方法,而对过失侵权则宜采用注意义务检验法.  相似文献   
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蓬勃发展,但由于一些新闻作品内容不真实、评论不适当等引发了大量的新闻侵害名誉权的纠纷。新闻媒体应充分认识新闻侵权纠纷产生的原因,并积极预防新闻侵权的发生,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3.
佳木  江南 《老年世界》2008,(5):13-14
因不满公婆对自己的“欺负”,媳妇一怒之下在多家知名网站发帖恶语攻击,最终被公婆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告上法庭。2007年11月15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林洁如被判删除在互联网上以“湖心草”等网名发布的所有帖子,并在网上向原告张先生夫妇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4000元和公证费损失3500元。  相似文献   
24.
按照民事诉讼法"原告必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规定,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适格原告包括行政机关、企业法人、农村集体组织及公民等类型,其中普通民众作为原告容易形成群体性共同诉讼,并对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提出迫切需求,而一般民众的惧诉现实也急需环保机关及环保民间组织等单位予以支持起诉,现实更需要立法赋予更多的民事主体能成为环境侵权诉讼的适格原告。对环境侵权诉讼适格被告应根据不同的共同环境侵权类型及相应的责任承担方式予以认定,并对原告的选择被告处分权作出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25.
2007年12月12日,在日本国的东京银座一会议厅里挂上了一条醒目横幅:热烈祝贺中国无锡王兴记正式登录日本。中国无锡百年老字号王兴记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强一行在这里与日方代表签约,宣布中国无锡王兴记正式落户日本国横滨市中华美术街,并收回属于中国无锡王兴记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权。  相似文献   
26.
从有利于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角度出发,对中外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制度进行了研究,就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及法律保护的趋势、世界各国(美国、日本、印度、巴西、我国台湾等)及我国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立法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7.
论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法律上对因国家侵权(包括行政侵权)造成行政相对人精神损害做出了经济赔偿的规定。在行政赔偿中增加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应遵循以下原则:法官的适当自由裁量原则,惩罚性赔偿原则,禁止滥用原则,数额适当原则,关注个体公平的差异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28.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越来越轻松和便捷。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侵害越来越严重,本文就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法律特点以及侵权认定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9.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由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医疗机构应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分析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指出我国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0.
从《民法典》第1232条规定惩罚性赔偿的目的来看,该条应当适用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的功能既包括对生态环境承载的精神和文化价值提供填补性赔偿,也包括对故意违法者给予应得的惩罚以及对严重的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进行完全威慑。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责任以侵权人的主观故意、行为的违法性以及严重的损害后果作为特殊的成立要件,彰显出侵权行为的应受谴责性,也是施加惩罚性赔偿的依据。基于侵权责任的性质、环境侵权的特殊性、赔偿金额计算的技术性要求以及为确保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之完全威慑功能的实现,确定赔偿金额的原则是消除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使侵权人得不偿失。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责任应当作为一项补充性的威慑机制,从而避免惩罚性赔偿的滥用。在行政处罚或刑罚已经实现威慑要求时,可以选择不适用惩罚性赔偿;在需要适用惩罚性赔偿时,赔偿数额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所有公法和私法上的金钱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