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747篇
理论方法论   109篇
综合类   1270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之后,女真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原有的女真习惯法已不能调整当时的民事法律关系。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尔哈赤通过颁布谕令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汉族传统法律的基础上,对女真习惯法予以改良,取得了比较积极的作用。通过考析努尔哈赤时期的民事法律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到少数民族习惯法和汉族传统法律逐渐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72.
正孝心攀比,小夫妻展开"还感情债"竞赛2011年元旦,齐印泯与阮雪艳经过两年的爱情跋涉,终于结为"秦晋之好"。齐印泯是江西省鹰潭市一家政府机关的公务员,阮雪艳则是鹰潭一所中学的老师。夫妻俩儿工作体面而稳定,让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羡慕不已。3月初,夫妻俩用住房公积金按揭了一套120平米的房子,升级为  相似文献   
73.
从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家礼家范入手,分析发生在明末至清代的"冯小青现象",并进一步证明,通过文人对其人及其生存环境的解读,冯小青从一个现实中的才女演变成为那一时代的道德偶像。文人对"冯小青事"的道德解读最终实现了阅读视野的突破,冯小青这一人物形象既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时代的因素。  相似文献   
74.
《社会工作》2009,(11):53-54
终身大事,不少人喜欢大操大办,在美国也是如此。大笔钱用在婚礼上,是不是一种浪费,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美国网上慈善机构“我愿意”基金会的项目“慈善婚礼”,就是鼓励美国人在这笔钱当中抽出一小部分,支持慈善事业,使“慈善”融入传统婚礼文化当中,成为一道必经程序。  相似文献   
75.
《绿野仙踪》作为一部清末白话小说、在近代汉语、汉语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考释部分疑难词语并辑录成文,以补《汉语大词典》有关阙失。  相似文献   
76.
曾祖彭天相先生这本历经百年之久的《丧礼撮要》抄本,终于得以由台北秀威出版社点校出版。本书(《(丧礼撮要)笺释》,以下原著简称《撮要》、点校本简称《笺释》)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曾祖彭天相先生《丧礼撮要》抄本点校、笺释。  相似文献   
77.
和内地许多城市一样,深圳街头也随处可见“礼品回收”的广告招牌。“礼品回收”的红火表明,“礼”的成分在当今几乎已荡然无存,剩下的仅仅是“品”的经济价值的流动与转移。对于我们这个重“礼”的民族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相似文献   
78.
孙文泱 《领导文萃》2010,(9):105-107
李世民是一个智商情商都很高的皇帝,难以免俗的一点是,他也想长命百岁,最好能长生不死。这点追求,在那个时代,可以理解,这就是对利益最大化最贪婪的奢望。  相似文献   
79.
苏轼提出的"白俗"论尽管可以有多种理解,但就此一评语一旦脱离其原始语境而在接受史上发生影响论,则白居易便成了其批评的直接承担者,而"俗"也成了白诗特点的明确标志.从魏泰的"局于浅切"、"言尽意尽,更无余味".到张戒的"只知道得人心中事,而不知道尽则又浅露",再到严羽的"学诗先除五俗",可以看出"白俗"论在两宋流变并不断深入的大致情形.当然,宋人对白诗有批评,也有褒扬,但无论褒者贬者,一涉及到"俗",意见便一致起来,避之惟恐不及.究其原因,固然与中唐以来对白诗各种批评的影响相关,但从接受学角度看,接受者之所以接受此一观点而不是其他观点.实在与接受者所处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去俗崇雅的美学追求有着更为紧密的关联.  相似文献   
80.
以荀子和西塞罗各自的法治思想为例,比较研究了中西法治思想的异同,并由此追问产生这种差异性的历史根源.中西不同的社会结构是产生其法治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不能忽视法学家的理论建构作用.当代中国在构建法治社会时,应结合国情和历史,从中西法治思想中同时汲取精神养料,避免陷入法治不彰或绝对法治的误区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