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26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26篇
丛书文集   225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556篇
社会学   101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的解释,历来囿于“关心渔民、歌颂新中国”一说。此说集中见于周振甫先生的《毛主席诗词浅释》一书。周先生解释“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为:“大雨中‘白浪滔天’的海上景象,是波澜壮阔的,是非常雄壮的,诗人具有阔大的胸襟,所以爱这种雄壮的景象。”却将“秦皇岛外打渔船”从上韵(句)中取出,与“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合为一韵句解释,因而“知向谁边”是诗人看不见渔船,流露的是对渔民的关心之情;  相似文献   
72.
试论古埃及木乃伊与来世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乃伊是古埃及人特有的传统,也是古埃及文明留给后世的一份特殊的遗产。古埃及人木乃伊的制作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即古埃及人的来世永生信念。他们笃信万物有灵,认为死后灵魂能够复活直至永生。古埃及人木乃伊的制作及来世永生的追求在奥西里斯的神话中得到最淋漓尽致的表现。本文力图尝试从奥西里斯神话反映的古埃及来世观看木乃伊的制作。  相似文献   
73.
现在关于官员从事迷信活动的原因,已有的讨论中不外乎以下几种:信仰(特指共产主义信仰)缺失;为掩盖腐败行为,祈求神灵保佑;为预测官职升迁或有好官运而问卜神灵或迷信风水。至于如何治理官员迷信,对策不外乎强化共产主义信念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反对迷信,加大反腐败力度等等。  相似文献   
74.
金岳霖没有直接回答何谓知识,但揭示了知识事实是关系事实,知识等同于真命题。他立足于常识,肯定知识之有,回答了知识的可能问题和知识的限制问题,但又明确指出他的知识论不涉及这两个问题。当代知识论学家在普遍接受柏拉图知识概念的同时,通过回应盖蒂尔挑战来完善传统的知识概念。为此,他们提出了无假信念条件、挫败条件、可靠性理论、结论性理由以及因果理论等方案。但是,这些方案无法弥补传统知识概念的不足和缺陷。金岳霖的知识概念与当代知识论中的知识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存在明显区别。后者主要表现为金岳霖和当代知识论学家对知识有无明确的定义、知识的构成要素、怀疑论的挑战、知识概念的分析方法等方面持有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75.
76.
非理性因素诸如想象与直觉、情感与意志、信念与信仰作为人类智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认识途径和手段。分析它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非理性因素,以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77.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丰富深厚的内涵,显示了作者精神结构中“启蒙自我”和“反思自我”相互纠缠互诘的特征,作者通过小说的叙事对人物形象内涵进行整合,将两种因素有机的融合,从而使小说的人物形象又呈现出非常明晰的启蒙指向。  相似文献   
78.
江畅 《江汉论坛》2007,(10):49-54
哲学史上的本体论大多是客观主义本体论,这种本体论由于人类认识的进化特别是科学的进步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使本体论研究走出客观主义的困境,哲学家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形成共识:本体论不是要发现某种客观存在的本体,而是要思辨地推断和构想世界的本真状态;构建本体世界不是要否弃现实世界,回归本体世界,而是要为人们提供哲学信念,为批判现实提供武器;任何本体论原则都不是绝对真理,而只能是时代的产物,只会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79.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法不能回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维红 《晋阳学刊》2007,1(5):38-41
有的学者认为一讲"信仰"就避不开宗教问题,有引导崇拜和迷信之嫌,因此,为了避免人们可能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产生误解,他们建议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领域中不再使用"信仰"一词而只讲"理想信念"。而且,他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就反对把共产主义当成一种"信仰"。我们认为,这种理解存在偏差,替换概念的做法也有降低马克思主义地位、放弃信仰地盘的危险。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不但不能回避,反而要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0.
本文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所谓“趋同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提出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出现的趋同现象 ,要善于从本质上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