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5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76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428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盘点某高校近五年大学生借阅情况,对比二十年大学生阅读之变,说明网络改变了一代人的阅读习惯。虽然数字阅读不会替代纸质阅读,浅阅读也不能替代深度阅读,但人们应当认真思量这场阅读变革。阅读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是一个民族文明传承和文化发展的希望,关注阅读尤其是青少年阅读,才能推动整个社会阅读的进步,才能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2.
本文是一篇教育感悟,源自于一位一线教师对所从事的中学美术学科教学、所面对的学生进行的本位思考和践行。“画者无声,但一定要有心。”较好的诠释和体现出这位朴实的教育者的探索和心态。所以,我认为是“画者无声,师者有心。”  相似文献   
73.
准确测量股票信息风险对资产定价、风险管理和市场业绩的衡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Duarte和Young模型中参数假设为常数这一缺陷,采用已有金融文献使用交易量建模消息状态概率和对称性订单流冲击概率的方法,允许Duarte和Young模型中的消息发生概率和对称性订单流冲击概率均时变,从而提出了时变信息风险测量模型,该模型可以测量日间和日内两个时间窗口的APIN和PSOS.进一步通过选取我国股市交易活跃股票的交易数据,实证比较了所建构的时变信息风险测量模型与Duarte和Young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效果及其对价差的解释能力.最后,实证研究了我国股市的周内信息风险的特征.  相似文献   
74.
加入WTO给山西各产业尤其是农业、工业及金融业都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寻求和赢得竞争优势是山西迎接入世的战略重点。山西要想提高其世界经济竞争力 ,首先必须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本文针对山西省农业、工业、金融业的现状 ,提出一系列应对WTO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75.
信息网络开创了信息共享和多元化传递的全新景观。但网络既是信息的万花筒,也是信息的 垃 圾场。当大学生在体验信息网络快捷方便的同时,其道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据 此从不同层面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冲击,并就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些对 策。  相似文献   
76.
浅析古巴革命对美国强权政治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1959年,不堪忍受美国的控制和掠夺的古巴人揭杆而起,在当代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革命的成功使古巴由美国的“保护国”,变成了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成为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一面旗帜;成为社会主义在拉丁美洲诞生的一个标志;成为弱小国家对抗美国强权的一个象征。  相似文献   
77.
刑法与文化的联系来自每一个时代的文化对刑法的冲击与洗礼,由于文化对刑事立法与司法均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刑法与文化的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在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其他领域的文化研究似乎还是比较活跃的,但是对于刑法文化的研究尚嫌不足.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部刑法的制定都不可能不受特定时代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考察任何一部法律时,都不能不用文化的因素对其进行一番审视.刑法文化的主要特性是趋同性、变异性和继承性.  相似文献   
78.
"冲击-反应论"与马克思的中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亚雄 《江汉论坛》2003,1(9):52-55
本文在梳理"冲击-反应论"源流的基础上,对质疑该论的各种观点进行评析,认为"冲击-反应论"既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的逻辑结果,也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具体实际.  相似文献   
79.
梁洁 《天府新论》2002,(6):82-85
本文引入波德莱尔“美是惊讶”的理论 ,并将其作品与韩愈诗作了比较 ,得出结论 :韩诗的“以丑为美”实际是打破了“中正平和”的古代美学规范 ,打破了“真、善、美”相统一的理论原则 ,扩大了美的范畴 ,也扩大了诗表现的题材 ,而韩诗之“狠、重、奇、险”实际上也是一种惊讶 ,它可以造成感官冲动 ,从而实现惊讶 ,进而实现美。  相似文献   
80.
曾凡远  赵炜 《南方论刊》2006,(11):84-86
近代前中国人长期处于“华夏中心”的迷醉之中。华夏中心主义自身具有强大的力量,不仅使社会内部具有超稳定结构,而且同化了异族文化,长期抵御了异邦文化的入侵。近代西方崛起之后,西方奉中国为榜样的西方中国观发生了从迷恋到轻蔑的逆转,中国遭遇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在亡国灭种的境域中,先进的中国人从迷梦中警醒过来,摒弃“尊夏攘夷”的陈腐观念,取向“师夷长技”,并“以俄为师”,思想上的嬗变最终促成了民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