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9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人类把创造生命和世界的权利让渡给上帝,就产生了宗教;一个人将演绎自己精彩生命的权利让渡给别人,就形成了偶像。  相似文献   
62.
偶像的黄昏再看网络“犀利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犀利哥”是去年网络中红极一时的草根偶像,通过对该偶像产生机制的剖析,回头审视这个被制造的网络偶像,流行文化中偶像制造和偶像幻灭的快餐机制值得我们思索,传播过程中“犀利哥”本体的缺位体现了娱乐精神下某些人文关怀的散失。揭示了一些网络活动的参与者走向没落境地。  相似文献   
63.
雨峙 《新天地》2011,(7):24-25
一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的儿子李根是个地地道道的90后。2004年夏,李永波率领中国队夺回汤姆斯杯,李根和妈妈一起去机场迎接爸爸。看到林丹、鲍春来,还有偶像付海峰等大哥哥,李根  相似文献   
64.
钟玉芳  何养成 《阴山学刊》2012,(3):107-111,128
运用SRE的再认研究范式比较青少年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偶像参照和他人参照加工任务下的记忆效果。实验一结果表明当学习与测验间隔5分钟时,仅出现自我参照效应,无母亲参照效应和偶像参照效应;实验二结果表明:(1)定向任务的主效应显著(F(3,81)=26.815,p<0.001),母亲状况的主效应边缘显著(F(1,81)=3.375,p>0.05),定向任务和母亲状况的交互作用显著(F(3,81)=15.086,p<0.001);(2)有母亲组被试的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偶像参照效应显著且两两无差别,三者均与他人参照存在显著差异;(3)无母亲组被试仅存在自我参照效应,并与其他三项加工任务有显著差异。研究证明了在自我参照研究范式中,有无母亲将影响自我是否呈现母亲参照效应。结果提示,在母亲参照效应的研究中,需考虑母亲状况。  相似文献   
65.
媒介批评视角下大众媒介的偶像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时代偶像崇拜现象的意义和作用已颠覆传统.偶像崇拜的"错位"与大众媒介的利益追求和娱乐至上的社会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媒介批评的视角下,大众媒介应对偶像现象中自己的责任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6.
紫灰 《伴侣(A版)》2010,(1):18-19
正陈坤一度抗拒过当"偶像",而如今他正在享受人生的快乐时光。1996年,东方歌舞团的一个好朋友劝陈坤陪他一起去考北京电影学院,朋友说:"坤儿,我给你交报名费,如果你没上就把钱还我,如果你上了这钱就不用还了。"就这样,陈坤成为了著名的"北影96级"中的一员,一只脚踏进了娱乐圈。  相似文献   
67.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对于佛教徒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信仰和与之相应的一整套价值观念的植入,是一个完整、微妙而成功的传播过程,首先得益于佛经禅理本身的价值魅力,同时也与其传播机制有关。比如,释迦牟尼本身偶像感召力,讲究单纯概念的植入,以及佛教平民化传播外化成的一套表意符号都为佛教信仰的深入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粉丝、偶像与投资者是粉丝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形成了互联互动的三角结构.粉丝与偶像在这个三角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两者的关系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审美、利益、制约与公益内涵.在粉丝与偶像的复杂纠葛中,存在如下需要反思的问题:粉丝电影如何从畅销走向长销,偶像如何重建娱乐道德,粉丝如何获得感性与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69.
丁玲、萧红和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他们张扬着女性意识的大旗,站在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制高点上,对男性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描写,撕开了千百年来男权中心思想统治下男性身上神圣化、神秘化的外衣,暴露出其灵魂的萎弱、人性的扭曲和人格的卑劣。在他们笔下,传统的男权至上思想受到质疑、否定乃至被彻底推翻,男权偶像轰然崩塌,一批生动鲜活、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取代了男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主体地位,成为现代文学一道不一样的风景。三位女作家的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大收获,是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迄今不曾逾越的高峰。  相似文献   
70.
"养成系"偶像是一种新型偶像类型,对新生代"养成系"偶像及青年粉丝群体社会学研究,有助于探寻"养成系"偶像粉丝从趣缘群体向非正式组织蜕变的过程.青年粉丝群体在为"养成系"偶像应援的过程中,体现的是当代青年行动的高效率与高组织性,是他们对独立与自由的追求,对文化工业的反抗,他们热情投身于网络文化空间,参与网络文化娱乐活动,从中体会到个人与团队成就感,他们在网络文化空间中体验到全然不同于现实的文化娱乐生活.这是当代青年现实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通过粉丝行为研究青年群体特征和他们的生活现状,有助于大众对当代青年有更加全面而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