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8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289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459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传统是既定的、古老的和弥足珍贵的,传统所蕴含的社会知识乃是千人的洞察力和经验,维护传统方能维护客观道德秩序的真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从保守主义的角度浅谈作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对我国宪政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继《二十世纪儒学研究大系》和《中华伦理范畴》之后,傅永聚教授和任怀国教授合著的《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部35万字的著作,是两位学者穷数年之功写成.它既是一部系统周密、体例独到、资料丰富、叙议结合的系统论述儒家政治理论的学术专著,又是一部忧世忧国的、有着强烈的时代责任感的、体现着知识分子良心的著作.  相似文献   
33.
陶渊明并不是生来就愿意隐居乡野不问世事的,他的诗和人都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出仕之前他有着修身治国的志向,希望能够实现抱负,只因乱世当头,不得济世.躬耕田园之后,他安享天伦之乐、邻里之亲、朋友之情.后来生活日渐窘迫,他恪守孔子遗训,固穷守节,终其一生.  相似文献   
34.
35.
元代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代.时代赋予了苏天爵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则为他教育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苏天爵的教育思想散见于文集,其中有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关于教育的价值和功用的论述,对于如何兴办教育,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兴教方案.在同时期的教育思想家中,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6.
全球金融海啸,不仅重创金融服务业,而且严重损伤实体经济,引起全球经济动荡。实际上,如果人们遵循孔子儒家的理论,就不会发生金融海啸;即使发生了,也能及早走出困境。应对金融海啸,必须以儒家理论为武器,弘扬儒家的仁者爱人、以义制利、诚实守信、以人为本、以德为重、以和为贵、中庸之道等精神。  相似文献   
37.
越南因为在历史上很早就跟中国有联系,所以中国的思想文化——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也比较早地传到了越南。可以说,越南是中国国外,最早接受中国思想的国家,也是接受程度最深的国家。孔子思想在越南的传播情况大致可以分成两个时期:北属时期和独立时期。  相似文献   
38.
生态论是用生态学系统性、有机性、动态平衡性以及多样性原理来分析和探讨一事物与它事物或各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谐共生的一种系统方法论。文章在分析儒家思想在民族地区形成的生态性教化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儒家思想的生态系统性教化经验,构建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生态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9.
明朝末年,山东琅琊人郑先甲跟随在清朝为人质的朝鲜世子东归,其后世遂在朝鲜繁衍生息.郑氏出身于仕宦之家,避居朝鲜前,主要生活在山东这一儒家思想的发源地,特殊的家世背景对他的为人为学产生重要影响,儒家传统观念亦在这一移民家族的众位成员身上留下深刻烙印.  相似文献   
40.
一个没有民间主流意识形态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没有信仰文化、没有前途、没有地位、更无凝聚力可言的民族。确立民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应有地位,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当前社会转型阶段矛盾显现,中华民族要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就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力来达到尚同的彼岸。而儒教的说理、世俗、趋善、海涵万象的社科特性,理所当然地再次担当起拯救民族灵魂的大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