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中国历史上曾是一个被宗法式教权统治的国家。儒教是宗法式宗教的哲学 ,道教是宗法式教权的主体进行个体化追求的目标 ,佛教是宗法式政教合一的统治模式下芸芸众生的沉默的日常生活世界。儒、释、道仅仅是宗法式宗教的包装。宗法式宗教的神奇性、神秘性、神圣性的观念核心──“天”类似于原始宗教的精神组织剂“曼纳” (Mennan) ,所不同的只是曼纳是个概念 ,“天”则永远以事件的形式出现。于是 ,中国历史陷入了永恒的不能自拔的振荡过程。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上、文化上、语言上的早熟掩盖了中国原始宗教的本性。这是中国停滞落后的最直接、最根本、最切中要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32.
刘梦溪 《社区》2013,(23):42-43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思想纷呈、人才辈出的时代。儒释道三家,各有时代的代表人物,风格秀出,逸品独标,商酌辩难而不失其雅量。那个时代,礼赞人才,尊重对手。南朝佛教鼎盛,反佛的声音也能表达。于是辟佛勇士范缜出现了。毕生佞佛、三次舍身的梁武帝带头和范缜辩论,亲撰《敕答臣下(神灭论)》,写道:“欲谈无佛,应设宾主,标其宗旨,辨其短长,来就佛理,以屈佛理,则有佛之义既踬,神灭之论自行”,有模有样不失风度地据理力辩。  相似文献   
33.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心理学流派,积极心理学中一些核心的思想,却是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本文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流派儒、释、道三方面深入探讨其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思想对中国人人格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4.
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核心文化尽管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但通过不同时期的求同、会通、创新等阶段实现了理论上的互动融合,并且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三元一体”文化格局.三者的互动融合除了知识精英的理论探索与努力外,现实的需要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因祭祀祖先这一实践需要而出现的“寺观立祠祭祖”现象成为儒释道互动融合的路径依赖之一.本文即选取“寺观立祠祭祖”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士僧道交往”和“祭祖仪式的彼此影响”三项内容具体分析儒、释、道互动融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5.
方以智在明清之际倡言"三教合一"可谓独具匠心。本文通过对他晚期二十年内倡言"三教合一"之历程与重要观点的系统梳理,以强调:他之倡言"三教合一",不但是为其恪守"世出世"(入世即出世)之情怀作辩护,而且是为了确立其崇"学"理念以尽其文化学术上的担当。崇"学"非自方以智始,然而方以智崇"学"却有着时代意义,即它体现了明清之际知识主义的兴起,从本质上揭示了中国学术在那个年代如何从"尊德性"转向"道问学"。  相似文献   
36.
湛若水与王阳明曾经围绕儒释道问题展开直接论辩.相对而言,湛若水比较强调儒与释道之间的异,王阳明则更强调儒与释道之间的同;湛若水排斥佛道二教的态度较为激烈,王阳明对待佛道二教的态度则比较温和.两人对待佛道二教的不同观点、不同态度,既与他们修习佛教、道教的不同经历以及所接受的佛教、道教的不同影响相关,又与他们的卫道意识、自立门户意识有所差异相联.  相似文献   
37.
刘荫柏,国内外媒体上出现频率很高的名字。刘荫柏,国学研究领域贡献率很高的大学者。“认识”先生,是从先生的一本资料集开始的。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西游记研究资料》,这是先生在“西学”研究的历史与现实间耙梳整理的成果。虽然,它并没有比先生后来的众多著作更高深的论述,但它对“西学”研究未来的昭示和导引功不可没。时至今日,业界许多学者依然在参用先生的“资料”。因为这份难得的文献,让同辈学人和后学记住了先生为学界作出的贡献。真正见到先生,却是在17年后。2007年6月,在盱眙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第一次见到了…  相似文献   
38.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文学、美学的价值,对一个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哪门学科都不如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只是注重了工具性作用,忽视了文学的审美教育。哪些内容属于审美文化范畴?为了便于教师们把握,我们以王维的诗歌为例,具体阐述一下哪些内容属于审美范畴教师必须涉猎,以便教师们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39.
汉字传入日本,使大和民族文明开化,汉文化融化为大和民族之魂.儒释道文化,化为了日本民族精神.日本军国主义是儒家文化养育的大和民族的"基因变异",是把儒学多跨出一步,转为荒谬,是对文明的扼杀;反省历史,复兴儒家文化的辉煌,仍是大和民族的自豪.  相似文献   
40.
诗人王维一生未能完全辞官归隐,而选择了一条半官半隐的生活道路,这与他早期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综合影响是分不开的。儒家思想在其思想中起主导作用,他希望借政治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佛道思想则是其寻求精神自由、解脱自我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