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636篇
理论方法论   86篇
综合类   913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将"言"、"语"二字置于先秦这一语言发展的断代进行穷尽式考察,分析了"言"、"语"在先秦时期的主要区别,认为"言"、"语"作名词时,两者都有俗语、谚语、名言之义;在表示言论、话语时,多数情况下可以通用,但在表示相互约定的话这一意义时,"语"不可以代替"言"的意义;在作动词时,其语法功能和词义则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72.
崔涛 《唐都学刊》2003,19(4):34-38
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视野辨析先秦道家学说的存在论本质.道家的审美观念是基于"道境"的生存论体验,对"道境"的体悟决定了其对"本真美"的言说方式.这与儒家的审美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73.
文化生命的理论架构和文化生命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先秦儒家文化哲学的生命所在。在先秦儒家的思想符号世界里,人的生命形态首先表现为一种文化生命形态,它与外在的自然生命水乳交融,共同完成理想生命的建构,这就是孔子的"文质彬彬、孟子的"践形"和荀子的"性伪合"。先秦儒家对人的生命的文化安顿开辟了一个极具魅力的精神领域:人的心灵世界和价值世界,它从根源处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和文化精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4.
孔子学说与先秦“显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孔子学说与先秦所谓显学的儒、道、墨、法四家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可以看出,虽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但是不应该把孔子确定为诸子之中的一子;代表他思想的不是《论语》,而是"六经";四家所谓显学与孔子学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侧重强调了孔子学说中的某个或某些部分;今天,我们应该重视对诸子学说的求同,而不应该只是求异.  相似文献   
75.
一、先秦儒学的道德价值 人生价值关联着道德、文化、社会等诸多因素,它可以说是种种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影响人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并直接左右人的具体作为.但同时,人的种种价值抉择也正构成着文化环境,并流汇为历史传统.每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反映其民族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文化所传承的儒家系统,就展现了儒家文化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6.
唐元鹏 《东西南北》2013,(15):16-17
先秦两汉——道德坚守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就是老祖宗们近乎变态的道德律。孔夫孑。因为盗泉之水不喝;遮着脸的饥民就因为施舍者“喂”了他一声,宁可饿死。二桃三士,太子申生,介子推,王烈遗布,天知地知,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这是一个令人充满美好幻想的时代,无论身屑庙堂还是隐身乡野,士人是那么彬彬有礼.草民也效仿贤人,对道德的坚守有着一种近似偏执的疯狂。就这样还被孔夫子骂了一句礼崩乐坏。或许在今天看来,这个时代耻感爆表,道德洁癖。但正是它的存在,给全民族带来了虚幻的优越感,可以大言不惭:我们是文明古阳,我们是礼仪之邦。  相似文献   
77.
《诗经·卷耳》抒写采摘、登高饮酒诸事 ,长期以来 ,论者惑于二事不能同为男性或女性所作 ,致使抒情主人公的性别众说纷纭。本文从考察《诗经》时代婚姻制度、社会风习等方面入手 ,论证《卷耳》主人公应是一女性  相似文献   
78.
如今,"国学"已经走进现代教育课堂,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更是以其"经世致用"的特点熠熠生辉,儒学注重道德的提高和礼仪的完善,以及法制的健全.这不仅对几千年前的先秦社会有价值,同样适用于当今社会,尤其是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79.
本文揭示了汉代所开创的那个解释传统的完全错误的性质及其完全错误的逻辑发展 ,指出作为这个解释传统之理论基础的假借之学和考据之学本质上是一种逃亡之学 ,它不仅逃离了作为它的解释对象的先秦本文的内在思想逻辑 ,而且也逃离了先秦本文的语言文字本身 ,从而使之成为与本文完全无关的东西  相似文献   
80.
先秦中和与非中和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和作为先秦儒家的审美标准,偏重于礼义教化.同一时期与之并存的道家的非中和观念,要么是对中和观念的彻底背离,要么对其具有调节和纠偏的作用.如果说中和是建构、是秩序,那么非中和则是解构、是对中和秩序的消解.道家在解构儒家偏于礼义教化结构的同时,也建构了强调真性情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