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073篇 |
免费 | 1149篇 |
国内免费 | 15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116篇 |
劳动科学 | 309篇 |
民族学 | 528篇 |
人才学 | 390篇 |
人口学 | 208篇 |
丛书文集 | 9252篇 |
理论方法论 | 1774篇 |
综合类 | 14480篇 |
社会学 | 1824篇 |
统计学 | 4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1篇 |
2023年 | 1746篇 |
2022年 | 1792篇 |
2021年 | 2239篇 |
2020年 | 1911篇 |
2019年 | 1297篇 |
2018年 | 575篇 |
2017年 | 899篇 |
2016年 | 1000篇 |
2015年 | 1466篇 |
2014年 | 2723篇 |
2013年 | 1623篇 |
2012年 | 1914篇 |
2011年 | 2082篇 |
2010年 | 1822篇 |
2009年 | 1952篇 |
2008年 | 1847篇 |
2007年 | 1510篇 |
2006年 | 1321篇 |
2005年 | 1007篇 |
2004年 | 899篇 |
2003年 | 772篇 |
2002年 | 615篇 |
2001年 | 413篇 |
2000年 | 259篇 |
1999年 | 94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制度—生活视角回溯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演变轨迹和内在机理,我们可以发现基层社会治理大致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规制型”—“指令型”—“主导型”—“增能型”。这一演变过程呈现出从秩序固态到秩序啮合以及从自主性阙如到自主性有序的特征,整体呈现出强秩序社会所蕴藏的社会自主性空间的逐步释放和渐趋平衡。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取决于制度供给和制度执行的能力对于生活世界里秩序变动特征和自主性释放需求的回应水平。秩序性和自主性的复杂互动、二者空间拓展的此消彼长以及碰撞中走向动态平衡的张力促成了制度与生活之间的持续互构,进而形成了基层治理不断演化迭代的动力。 相似文献
72.
大众审美感知的政治、文化、经济潜力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以听觉审美目光,跟踪世界自然遗产城市——盐城的声音景观构建实践,归纳其声音元素开发利用的实践和不足,建议以“打造国内听觉名片标杆,增厚城市文化底蕴”为目标,系统整理盐城红色文化、湿地文化、海盐文化以及四大主导产业背后的声音元素,将不同领域的审美经验整合到听觉领域中,重塑大众听觉审美感知,从听觉/声音角度赋能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实现美政与美学经济的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73.
胡运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8):26-30+42
公共空间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公共空间中的地位、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它以公共空间为生成场域,以公民身份为塑造主体,以关怀和共享为价值意蕴。共享时代语境下公民公共空间意识培育的内涵与价值体现在:促进价值共识的生成,培育公共规范意识,提升公共参与意识,加强共享意识教育。公共空间意识的培育无法脱离公民的公共生活,公民可以在公共交往、习惯养成、公共协商、公共合作中逐渐形成公共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74.
夏完立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5-104
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内化于村民对身份与利益的认同,外化为村民行为的一致性,村民之间的合作或曰拧成一股绳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文化建构视角下,行为体的行为既受利益的驱动也受身份的限制。身份和利益是行为体在长期互动实践中形成的,这种互动实践过程也是行为体修正、转变甚至放弃私有观念进而形成共有观念,即文化结构形成的过程。文化结构形成后,会进一步强化行为体身份和利益认同,并约束行为体行为。目前,乡村存在两种典型的文化结构:冲突型文化结构和合作型文化结构。在这两种文化结构中,行为体无论是对身份和利益的认同,还是外在行为表现都是不同的。在合作型文化结构中,行为体偏向协调合作,村庄集体行为趋于一致,这有利于村庄内生动力的培育和提升;相反,在冲突型文化结构中,行为体偏向冲突不合作,村庄集体行为很难趋于一致,这有损村庄内生动力的培育和提升。虽然观念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是文化结构的转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意义】搭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制度云平台,破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面临的制度困境。【设计/方法】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结合时代技术特征,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出搭建一个集设施层、资源层、应用层、反馈交互层、用户层于一体的制度云平台以赋予制度技术理性,实现制度的快速统计、关联分析、冲突排查、衔接分析、智能评估与反馈,使市域范围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主体的诸多制度构成一个系统完备、科学规范、互联互通、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并共同在市域范围内产生同频共振、实现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相统一。【结论/发现】系统分析了制度云平台搭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口头化"制度、内在动力不足、数据安全风险、智能评估和决策风险等问题与瓶颈,并针对基础设施层、资源层、应用层、反馈交互层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76.
77.
78.
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是促进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的重要抓手,国家财政体制和财税政策对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纵向省以下政府间财政体制的视角出发,基于财政省直管县这一典型的财政扁平化改革,构建微观企业面板数据,利用不同县域改革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了财政扁平化改革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与非改革县(市)相比,试点县(市)企业的实际产出和实际利润分别下降了约2.97%、7.47%,资产回报率下降了约3.29%。进一步分析表明,改革后税收分成比例的提高和地方政府官员短视预期导致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强化了试点县(市)收入激励,提高了税收征管力度;改革后财政体制下协调难度的增大、区域竞争的加剧扭曲了试点县(市)的财政职能、损害了纵向与横向间的合作,导致财政支出增加和财政压力加剧,对企业绩效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9.
黄莉娜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21,(4):52-56,114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领域,建设法治乡村作为乡村治理的重点内容,构成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基层实践,也是新时代化解农村矛盾的有力抓手.当前法治乡村建设过程面临的困境不仅是发展阶段的局限,也受到乡村社会经济、法制、文化等方面深层次的影响制约,应针对当前农村现状,着眼农民切实需求,积极寻找...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