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2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23篇
丛书文集   212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384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采用空间梁单元和板单元的组合空间模型,对芜湖长江大桥正桥第三联3×144m板桁结合连续钢桁梁施工过程中主桁杆件和桥面板的应力变化及结构的自振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混凝土桥梁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作了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方便施工中做出行之有效的控制办法,保证工程的质量。裂缝可分为结构性裂缝及非结构性裂缝两大类型,其中结构性裂缝可分为设计结构性裂缝及施工结构性裂缝。非结构性裂缝可分为冻胀裂缝,温差裂缝,材料干裂缝,龟裂缝以及其他侵害性裂缝。  相似文献   
63.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大文学家和最著名的诗人。苏诗最能体现宋诗的艺术特点,它对宋诗和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苏轼的早期诗歌创作,是指他于嘉祐六年(1061)十一月赴大理寺评事签书风翔府判官厅公事任以前的诗作。这是苏轼二十六岁前的  相似文献   
64.
陈继儒是明末小品文大家,他著作丰富,诗、词、文俱佳。他的六言绝句在节奏韵律、对仗、押韵形式、意境等方面都有独创性。陈继儒综合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特点,创造了自己的六绝节奏形式。陈继儒的六言诗采用全对仗、全不对仗、前两句对仗三种形式;押韵形式有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而以首句不入韵为主;意境富有情韵;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由于这些特色,他的六绝可以称为"眉公体"。  相似文献   
65.
宋明理学由理学和心学的纷争引发的从"存天理,灭人欲"到"天理就是人欲"的逻辑转变,肇始于群体"公共空间"和个人"私人空间"基础上的"公"私"之辨,显示了宋明理学的哲学本体论由本质论向存在论的回归,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一个颇值得关注的问题.当然,"天理在人心"的提法虽为"私"争取自己的合法地位开启了门缝,但也为天理的确认带来了极大的随意性.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把握"度",即如何让"理"来引导"欲".  相似文献   
66.
李贺的《恼公》是打油诗,"恼"寓有"闹"意,又是一篇严肃的诗文评点。非艳诗,非自嘲,旧注皆非。诗从嘲讽《登徒子好色赋》入手,揭露了毛公《诗序》的虚妄。李贺诗具有自己的源流和反封建礼教的倾向。《昌谷诗》结构为三部曲:序曲凭吊嵇康等;中曲讴歌武则天;终曲写诗人梦中的憧憬。统领全诗的主题思想是无君论。  相似文献   
67.
莫贤梁 《理论界》2013,(3):110-118
本文首先诠释曼德维尔"私恶即公利"这一"无赖之语"中所包含的深刻自发秩序思想,并用"化恶为善"一语概括其内容,然后阐述斯密与休谟对他的批评与发展。斯密提出的无形之手的神奇功效可用"化私为公"一语来概括。从曼德维尔的化恶为善到斯密与休谟的化私为公,是自发秩序理论的修正和发展。最后,阐述化私为公的实现过程与必要条件。本文诠释了他们的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即基于人性论视角的自发秩序思想:在无形之手引导下,人们从利己天性出发追求其私利最大化的同时,却出乎意料地实现了社会公利的结果,一种化私为公的市场秩序就自发地形成了。本文旨在阐明,在他们的自发秩序思想中所蕴含的基于人性论视角的利己人假设所推演出实现化私为公的可能性之逻辑,并通过对其诠释而作出理论的重构。  相似文献   
68.
辛祥 《老年人》2012,(2):14-15
老人的灵柩被抬到下葬地点时,发现已挖好的坟坑里被人泼了大粪,臭气熏天,苍蝇乱飞,下葬时间只好推迟。经调查,原来是有人认为坟坑破坏了他家的风水,故意往坟坑里泼下污物,企图逼走亡灵。死者家属与泼粪人展开了  相似文献   
69.
公民作为重要的法律概念,有其独特的内涵及外延。与其他法律主体不同,公民属于单数的法律主体概念,区别于“人民”;公民与特定的国家紧密相联,区别于“人”;公民系公法法律关系主体,区别于“自然人”;公民具有浓厚的主体性意蕴,区别于“臣民”。  相似文献   
70.
宋襄公站在河边,看着楚国的大军过河。那是阴历十一月,两千六百年前那条名为泓水的河尚未封冻,他身边的谋臣看着敌军在冰冷的河水中艰难行进,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