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抱怨现在的社会风气不正,牢骚满腹,好像社会的秩序都是被别人破坏的,与自己无干。可是,没有人会扪心自问一下:"你讲道德吗?""你讲文明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你做榜样了吗?你作贡献了吗?"自己都没有做到,怎么能去要求别人呢?  相似文献   
24.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而实现人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培育国民现代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核心是权利义务意识和法治理念。目前国人的公民意识虽然较之前有了明显进步,但仍很欠缺。我们应该首先从加强特殊人员的公民意识教育入手,整顿社会风气,加强国民公民意识教育,做好各方面制度规范,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5.
梁启超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创立新民说.他认为,导致戊戌变法夭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自下而上地造就出一代拥戴变法的新民来.在他的心目中,新民应该有摆脱奴性束缚的品格,应该有高尚的公德意识,应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应该有尚武精神.以创立新民说为标志,梁启超开始以思想家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相似文献   
26.
任远 《决策探索》2015,(1):26-27
一个人口不断集聚的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正迫切需要突破当前城市治理能力的极限,以及将城市治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才能和世界一流的国际城市相适应,才能够和一个人口不断成长的现代城市的安全秩序和良好治理相适应。城市安全管理需要更加重视用"维权"来超越简单的"维稳"体制,是一个改革思路的突破。城市安全和秩序不仅要重视"维权",还要重视"维规"。对于提升现代城市的安全有序运行,首先,最为核心的是强化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避免城市运行的非规则性和非规范性。其次,  相似文献   
27.
公德是现代社会的品德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其公德意识状况将直接决定着21世纪中国社会的精神风貌。加强对青少年的公德意识教育,是学校历史教育的重要课题。历史教育中实施公德意识教育,就是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在实际教学中,深入挖掘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自然公德三个层次的素材,将有利于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公德,以社会主义品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做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四有”公民。  相似文献   
28.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由于腐败现象的存在,影响了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三个层次论述了深入反腐败是社会公德水平提高的关键。首先点出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存在;其次指出应重建道德规范,用社会公德来约束自己;再次阐述了深入反腐败是提高社会公德水平的关键。在第三层次中,先叙述现代社会需要的道德是公平合理的,次叙述腐败行为对社会公德的滞后的责任,深入反腐败可造就良好社会氛围,良好的公仆形象具有示范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29.
李红霞 《社区》2012,(20):57
初到德国,第一印象便是洁净。与大学期间的德国留学生乌塔在柏林游逛一天,鞋子竟一尘不染;不由为德国优美的环境所折服,更佩服德国民众的公德意识。小小的街头"赠物箱",便足见一斑。那天要去购物。出门前,乌塔随手抄起一只玩具泰迪熊和几本旧书,塞进  相似文献   
30.
高瑞泉 《学术界》2024,(1):5-21
在“道德革命”的旗帜下,梁启超的《新民说》表达了“新民之道”的多项意谓。该书以明确的历史意识和高度的方法论自觉为前提,以建设“公德”为契机,以“利群”为道德之总纲来平衡公德与私德,目标是造就与现代民族国家相应的“新民”。解读《新民说》,不宜纠缠于表述之欠周延甚或前后扞格,而可悬置系统哲学的框架,以观念史的方式钩玄提要。“新民”的历史形态是由“臣民”变为“国民”或“人民”,在道德界则应超出“私德”扩展“公德”。真正把握其“公德”观念,需要对“德”有逸出一般行为规范的界定,明确其包含“品性”“德行”和“行动”及其“力量”之复合意义;在此基础上会看清梁启超所谓“公德”实际上包含了一个观念群,它们由五对相反相成的观念绾合而成,涉及到形上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诸学科,对它们作辩证综合方才能描绘出梁启超心目中的新型理想人格,汲取其对于我们今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