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01.
廖寅 《学术界》2023,(3):193-199
“天下为公”是儒家最伟大的思想之一,但在漫长的古代中国,制度名称和运行机制直接与“公”字挂钩者并不多见。宋朝或许是例外,诸多塑造公权的制度设计直接与“公”字相关联,颇具时代特色。在皇帝与士大夫的共治格局中,以台谏为输出终端、学校为涵养基地的公议机制是塑造公权的重要途径。从中央到地方,从军政到民政,广泛存在以“公事”冠名岗位和职责的现象。“公事”职官化,足以让绝大多数政府机构及其官员时刻谨记自己行使的是公权。对于庞大的政务执行者——胥吏阶层,宋朝广泛流行“公吏”的称呼,这已经非常接近今天“公务员”的概念。公使钱、公使库等职官性术语,皆在展现宋朝独具特色的公权政治。公权政治文明在宋代取得了巨大飞跃,已经颇具近世色彩。可惜,随着宋朝的灭亡,诸多塑造公权的独特设计皆销声匿迹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102.
领导者信息权力包括信息公权和信息私权两个类型,二者在基础内涵、核心要义、运用策略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领导者从系统上把握这两种信息权力的运用策略,能够进一步充实个人的管理理念和提高其领导水平,对于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领导者在运用信息公权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高时效与高精度相统一、覆盖广与了解深相统一、引进来与输出去相统一等几个基本原则。领导者运用信息私权,要精确定位信息私权覆盖对象,灵活把握信息私权润滑艺术,合理掌控信息私权运用时机。  相似文献   
103.
104.
何艳波 《领导科学》2021,(5):116-118
职场中部分上司喜好担次要任务而占首要功劳,做不均分配而占多余利益,挂空头职位而占下属荣誉,避实战风险而占表现机会,在工作中爱占便宜。根治上司爱占便宜的心理与行为,必须防躲抑懒、限权压势、定岗盯人、追根究底。下属应对爱占便宜上司的技巧有:依规行事,私下关心;照章办理,关照细节;公事公办,兼顾特殊;情理同步,把握限度。  相似文献   
105.
公权腐败是世界各国政治生活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将监控、根治腐败现象,各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不懈的努力。我国反腐工作的开展应结合国情,积极推进治理结构变革,加速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政治国家-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为主体的多中心的、自主的、分工合作的新型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6.
<正>当前,社会对公权滥用的问题日益警觉,人民对政治清明的诉求日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体现了我们党顺应民意潮流,实行"自我限权""自我革命"的高度清醒与自觉。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管好权、用好权,保证权力不被滥用,让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以英语单词“Common”和由它作词根而派生出的不同单词为中心,把单词词义的解释与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相结合,着重分析内含于这一系列单词中的社会“公权”与“公利”性公共空间在英国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表现。市民社会的本质是个人产权的确定性和独享性,而社会“公权”与“公利”性公共空间的实质是利益享用的共赢,而且这种公共空间具有抽象性与实用性的辩证统一。在个人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市民社会里,“公权”与“公利”性的社会公共契约空间起了推动英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作用,最终建立了在稳定的权力制衡基础上的橄榄型政治经济社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8.
公权私化是一个行政应用伦理的前沿问题。公权私化的本质是对公共权力的盗窃和掠夺。公务员的权利实质上都是公共权力,公权私化造成的恶果是权力公共性质的破缺,公权私化追求的是一己私利的最大化。古代思想家、资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对公权私化进行过批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破除"公权私化"的主要策略是清除"公权私化有理"论的影响,把相关道德上升为法律,变无形约束为有形约束,变软约束为硬约束,变晚约束为早约束。  相似文献   
109.
肖俊 《学术界》2004,(5):236-246
公权的学术领域其实并不仅限于中国政治思想史领域和政治学范围,而且包括更为广博的中国思想史、社会史.萧公权的学术成就来自于他融贯中西的知识基础、严格的学术训练、平等的文化态度和严谨的学术精神.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萧公权可以称之为会通中西学术的一个典范,他所走过的学术之路以及他所关注的学术问题、运用的研究方法、坚守的学术信念对现代中国学术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0.
技术证据审核是一种行使公权的行为,本文从此行为的属性方面对这一行为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