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王耀海 《江淮论坛》2010,(3):132-135,146
“私了”是广泛存在于民间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这种现象存在并趋于扩展有宏观原因,也有微观原因。公了获利少、成本高、共存伦理和公权私用等因素是促使私了生发的主要原因。从立法、执法、司法等角度着手,是解决“私了”现象的主要考量。  相似文献   
22.
对民主概念的语言分析显示,该概念最初指称"人民的统治",其意义的深化源于"人民"内涵的演变.就"人民"来看,它具有类、群体、个体三个逻辑层次和"贵族-市民-公民-自由个性"四种历史形态,它们分别决定了民主形态具有一般性、阶级性和个体性之区分,以及民主实践具有古典意义、现代意义和未来意义之划界.从逻辑上看,民主的基本架构有三,即人民主体、公权客体和授权手段,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主权在民、公民授权和公权服从".当代中国的民主实践既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在公民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又显现出不足,能否确当评估其有效性对推进中国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针对公共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公权私用型腐败的现象,从对公权私用型腐败的学术释义,以及人性、社会环境、体制缺陷、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分析了公权私用型腐败蔓延的原因,并详细陈述了其主要表现形式,针对性的提出了治理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在有效遏制公权私用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挖掘公权私用型腐败的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有效遏制这一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2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而公权腐败是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天敌。公权腐败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头脑中的私有观念。它的存在和蔓延侵蚀着党和国家的性质,破坏着社会和谐,损害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的和根本的利益。因此,党必须下决心、花力气防治公权腐败。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反腐败,严罚腐败分子,充分发挥经济处罚的独特优势,使公权运行于阳光之下。  相似文献   
25.
影响式愿景的当代"中国模式"目标的实现,需要公权政府与公民社会群体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以保障。而国民社会文化素质的提升存在着后天发展平等性、社会制度引领性与影响方式引导性三个方面的障碍与可能。对于国民群体社会文化素质的历史与当代考察要求我们要重视公权政府与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模式"影响式愿景实现过程中的互动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6.
当今社会,行政应急权作为行政主体应对突发事件而适用的一项重要权力,能有效促使社会公共秩序由危机状态向常规状态转变。然而,行政应急权作为危机状态下公共权力的一种暂时性扩张,必然会造成个人权利的相对克减,引发公权与私权的冲突,这是行政应急权的适用困境。在现存法律规范下,合理适用行政应急权不仅要以法律规则的明确规定为依据,还应在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贯彻法律原则的基本精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寻求公权与私权的平衡,使行政应急权在法治的道路上运行。  相似文献   
27.
知识产权法与民商法存在着显见的区别 ,知识产权法其实是一种以公权保护私权的公法。从本质上看 ,知识产权法属于典型的经济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法不属知识产权法 ,而属于市场规制法 ,并应一起划入商法。知识产权法归属于经济法孕育着一场法治革命  相似文献   
28.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借助私法领域常用之平等协商方式实现环境公共治理过程的行权方式创新,为政府环境保护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提供了引入契约式公私合作的转型契机.主流学说对赔偿磋商属于纯粹的私法民事行为抑或涉及公法元素的特殊私法民事行为的性质误读源自于手段论者和主体论者对磋商目的与手段关系、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处分边界的认知偏差,准确把握行政民主化改革潮流下的合作治理范式转换背景并对赔偿磋商本身作三阶段划分有助于更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赔偿磋商所蕴含的公权行政属性.依托行政契约理论对作为赔偿磋商成果形式的磋商协议作映射关系检验为辨析赔偿磋商的行政行为性质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9.
公权与私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权与私权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在我国,现实情况是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冲突非常的普遍,并且当冲突出现的时候,这两种权利的能量的悬殊是极大的。加之,我国传统的公大于私思想的作祟,难免会出现私权栖身于公权的阴影之下的不平等现象。公权对私权侵犯的任意性和频繁性以及救济的不足性。  相似文献   
30.
治乱要依法     
2009年4月13日.我国政府首次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将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具体化.承诺让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力受制度保护。让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制度遵循。有社会学者说.这是我国走向公民社会漫漫征途中的一小步.认为该计划有两大亮点:不允许公权不作为,禁止公权乱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