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吴汉东 《社会科学》2005,1(10):58-64
私权性是知识产权的基本属性,是知识产权与所有权所具有的共同属性.知识产权作为知识财产私有的权利形态,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也受到法律的必要限制.这是知识产权的立法宗旨所决定的,并通过法律平衡与调整的制度设计而完成.上述情形没有也不应该改变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  相似文献   
92.
93.
错误假设会导致推理和决策的错误。在法律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假设,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其中一些假设并没有现实基础。目前对立法和执法有消极影响的假设主要有人的利他、公权万能、完全信息以及法律功能上的止于至善等,这些假设直接导致制度的错误设计和执行,从而影响其应有价值的实现,因此必须予以彻底排除。  相似文献   
94.
国有股权的公权本质与私法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股权是国家所有权在公司法人制度下的转化形式。国有股权来源上的公法性、运行目的的公益性、意志形成过程中的公法性决定其本质上属于国家公权范畴,但在公司法人的内部运行过程与市场环境中,国有股权应当保持股权的一般私法特征。明确国有股权的本质属性与其私法运行方式对于完善国家所有权制度与国企公司治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中国正在积极探索构建用能权交易制度,与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水权交易、节能量交易等其他同类制度相比,用能权交易制度具有自身独特之处,加强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对于用能权市场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阐明用能权的经济理论基础之上,从法律角度对用能权的概念及属性、初始用能权确权行为的性质、用能权与能源使用权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用能权兼具公权属性和私权属性,当前不宜也不必在相关立法文件中对其法律属性予以明晰规定;初始用能权的确权行为属于行政许可,用能单位由此获得的用能权是一种特定的能源使用资格;用能权与能源使用权之间虽然没有包含或交叉关系,但是具有密切关联性。  相似文献   
9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有关成年监护监督制度存在监督主体不明确、监督内容含糊、公权监督主体监督力度薄弱等不足之处。从平衡私法自治与公权干预,保障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角度考虑,我国立法应该采用双轨制监护监督模式,设立监护登记制度,明确法院监督的主导地位;建立监护监督人制度,实现公权监护与私力监护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7.
我国目前的监护制度存在着监督不力的问题。监护很大程度上仰仗于监护人尤其是法定监护人的自觉,这显然不利于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监督的缺位一方面是立法体例使然,另一方面也与现代观念上的“监护人的监护行为须受外部机关乃至公权力的干预与监督”的监护意识还没有被广泛认可有关,另外对亲权制度的误解也有一定的原因。因此,应设立公权监护制度,如设置监护法官、设置监护监督人、在民间逐渐培训基层的青少年保护机构等非政府组织以防止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损害未成年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98.
李桂荣 《理论界》2011,(2):38-39
政治腐败是公权私化的行为,是权力的异化,其本质是以公权谋私利。腐败分子之所以敢于肆无忌惮地放手敛财、渔色,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执掌着不受制约的权力,其要害就是权力监督的不力。只有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权力监督机制的整体效能,将公共权力置于一个有效监督的机制下,才能达到预防并惩治政治腐败的目的,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正确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相似文献   
99.
肖宝兴 《云梦学刊》2010,31(2):159-160
陈夏红所编《法意阑珊处——20世纪中国法律人自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让我浮想联翩.仿佛回到了上世纪法律人所处的变革社会及其饱满充盈的内心世界。翻开目录,映人视界的尽是法政名宿。自萧公权、吴经熊、张君劢至钱端升、江平、陆锦碧,凡16人,无一不是闻之如雷贯耳者。更为可贵的是,全书16篇文章均是前辈法政人的亲笔自述、自传或杂忆。一口气读完,以为全书印象最深刻处有三。  相似文献   
100.
加强权力监督,是中国反腐败的战略选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而不 是以西方为样板的权力监督模式。不能把加强权力监理解成减少公权。建立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权力监督体系,应起步于落实基层民主监督。努力做到效 能互补,提高整体监督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