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6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487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知识经济还处于市场经济的框架之内,还没能完全克服市场经济的局限。知识经济的特点与共产主义实现的前提相适应。知识成为力量的前提在于人的创造性,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提高人的创造性能力。  相似文献   
8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法不能回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维红 《晋阳学刊》2007,1(5):38-41
有的学者认为一讲"信仰"就避不开宗教问题,有引导崇拜和迷信之嫌,因此,为了避免人们可能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产生误解,他们建议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领域中不再使用"信仰"一词而只讲"理想信念"。而且,他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就反对把共产主义当成一种"信仰"。我们认为,这种理解存在偏差,替换概念的做法也有降低马克思主义地位、放弃信仰地盘的危险。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不但不能回避,反而要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3.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是有严格的区别的。在早期著作中 ,马克思不赞同当时流行的种种“共产主义”学说 ,他明确地把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称之为“社会主义”。在马克思看来 ,当时流行的种种共产主义只是社会主义原则的一个片面的实现 ,只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中介、一个环节 ,它不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的肯定 ,不是最理想的社会。  相似文献   
84.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归宿处,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恰好体现了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个方面的统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思想导向、智力支持、道德制约和法律监督的作用.由于思想工作放松和道德建设滞后,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功利实用、物质沉沦现象仍显严重,因此,恢复、维系和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具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85.
陈寿灿 《浙江学刊》2004,(6):166-169
共产主义是社会制度、理论体系、历史运动的统一.因而,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讨论对共产主义的认识的深化.共产主义作为社会制度和历史运动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认识向度.前者表明,共产主义不但是未来美好的社会形态,而且也是最合乎人类发展本质的制度安排;后者表明,共产主义不仅是实践的运动,而且也是理论的运动;共产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前者与后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86.
本文对全球化进程给予了定位分析,剖析了全球化的发展前景,分析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明模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7.
马克思的哲学共产主义思想的深远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所理解的共产主义首先是指一种实体性的平台,即一种完善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但正如党的十六大修改过的新党章所申明的,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在做实体性界定的同时,马克思还从哲学的意义和价值层面,提出了对共产主义的非实体性理解,即他所理解的共产主义并非只是一种实体性的平台,还是哲学视域中的意义、价值和情境,其核心是人作为实践主体在对象化活动中所面对的各种矛盾的真正解决,实现人的本质向人自身的回归。所以我们不能用标准、条件等实体性的尺度去衡量马克思的哲学共产主义思想,他提供的是一种新的方向和维度,虽然对象化的诸多矛盾难以在未来某一天"真正解决",但共产主义应该坚持解决这些矛盾的大方向,要具有解决这些矛盾的意义、价值和功能。这是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思想的真实涵义。共产主义在全部"世界历史"中生成绝不是一句空话,它就存在于现实活动中,存在于我们的实践中。所以,一个共产主义者必须努力工作,积极实践,同时保持共产主义的操守和情怀。  相似文献   
88.
晓发 《领导文萃》2012,(24):56-59
阿奇·布朗的功过评说2011年2月28日,在戈尔巴乔夫生日之际,英国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戈尔巴乔夫因素》一书作者阿奇·布朗撰写了题为《戈尔巴乔夫80岁:对他成就的评价》的文章。布朗写道:"他让俄罗斯成为一个比以前更为自由的国家;他通过发挥非常决定性的作用结束了冷战,提供了在更为和平与更为公正基础上处理国际关系的机会。"他列举了他所认为的戈尔巴乔夫取得的使俄罗斯和世界变得更好的12项重要成就:实行公开性并将其发展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释放被监禁和流放的持不同政见者,为那些过去遭到不公正镇压的入平反;  相似文献   
89.
90.
《重庆社科文汇》2001,(7):57-59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国内各地和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13人,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总共只有的50多名党员。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大事,它标志中国革命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