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社科纵横》2016,(4):31-33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就是城镇化,正确认识城镇化问题,依照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论,积极稳妥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当前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人口分县普查数据及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区县人口普查公报相关数据,分析研究区域内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时间和空间格局变化。研究表明:过去20年间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口老龄化呈现“东高西低”分布,逐渐形成“城市各区低—周围各县高”的圈层分布模式,并具有低起点、加速增长的特点,老龄人口抚养比呈现出与老龄化系数变化相似的空间格局变化规律,抚养压力日趋加重。建议构建合理有效的区域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核心市区和周边区县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丁戊奇荒席卷了中国北方地区并且波及到了南方部分地区。虽然当时的重灾区主要是河南和山西,但是陕西省的受灾程度也较为严重,人口大量死亡与逃荒,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并且关中平原土壤肥沃,农工商业发达,是陕西的富庶之地,也是陕西人口的集中居住地,当关中平原出现灾情后,势必会加重陕西的整体灾害程度。本文从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两个角度探讨了陕西与山西、河南两省同为重灾区的原因,从而对丁戊奇荒时陕西灾情能有更深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关中平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SD模型及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为例,在深入分析系统内外因素及其反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SD)构建关中平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以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关中平原发展的三种可能情景,即理想条件下、资源约束下、资源环境约束下。采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模拟,获取三种情景下系统的仿真结果。对模拟结果分析显示:水资源和环境污染对未来关中平原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盲目的追求经济发展将使资源和污染更为恶化,必须将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建设中的重点。仿真的结果对关中地区未来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绳索在盗墓中的特殊作用 关中平原上的不少古墓都挖在水位很高的黄土地上,盗起来相对容易些。在上面开—个长方形的洞即可,这种形状的盗洞为古代盗墓者的传统开挖方式,俗称“关中式盗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