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1.
论先秦两汉散文兴盛之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两汉散文的繁荣兴盛是时代、作者和文体间相互影响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定的时代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士人将散文作为施展才华的舞台,而散文自身的特点和文体间相互影响更推动了散文的繁荣。  相似文献   
92.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藏区形成了藏传佛教,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宗教总是如影相随着社会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的变革。藏传佛教兼容并蓄的体系、护国利民的思想与普度众生的观念,使藏传佛教与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相适应都有着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历代封建王朝都倍加优崇并用之治理一方。通过梳理历史治理方略,探讨藏传佛教盛行的原因和背景,对于当下积极引导宗教健康发展,促进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协调,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3.
樊宗有 《兰州学刊》2004,(3):256-256
词是我国诗歌园地中的奇葩。它与《诗经》、《楚辞》、《汉乐府》一样,都来自于民间,与音乐有密切的联系,都走过了由“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的地位转变过程。词兴起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词发展到宋代,出现了百花争妍、万紫千红的空前盛况,显示出了极高的艺术魅力,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与汉乐府、唐诗、元曲相映成辉。仅收录在《全宋词》中的词人共一千三百三十多家,词作品共一万九千九百余首。大批的作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促成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又一巅峰。自然,宋词的兴盛也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一、词与曲结合,使词…  相似文献   
94.
分别从元代统治者对杂剧的干预、元代社会娱乐好尚、杂剧演出的商业化、元杂剧作家地位出路才情等社会的角度,观众对历史题材的欣赏偏爱的观众接受角度,以及历史题材本身的特点、历史与戏剧内在的相似性等文本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元杂剧历史剧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
刘伟章 《职业》2012,(3):177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科技发展,推动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6.
城市发展是我们这个传统农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最大、最深刻的"中国经验"。同时,在以全球都市为中心的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精神生产与生态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大都市的存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都市文化研究如何在内部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以及在外部实现与相关学科更广泛的交叉,为应对各种新生的和突发问题贡献创新型理论思考和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已成为推动自身实现学术转型、催生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增长点的关键所在。本组笔谈由黄昌勇、唐亚林、曾军、许建平、严明、仲富兰、刘士林等就中国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城市生活的非正规性及其治理、世博创意与全球城市文化若干新动向、上海世博的中国元素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非遗传播与创意产业、文化城市与中国都市化进程等前沿与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97.
咏史诗的创作到唐代呈现出最为兴盛的局面,究其文化动因,既有重经验、崇古人的民族心理基础,又有文人自身史学修养深厚、政治参与意识及主体自豪感强、漫游经历丰富等主观条件,同时还与古代诗歌传统相关.  相似文献   
98.
(一) 人才在振兴中华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不化发掘人才和使用人才,是权衡一个目家、一个民族、一个党的兴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民族从先民开始,早就把“选贤与能”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②作为振兴中华的长策。历史上所倡导的“得人者倡、失人者亡”。在某种意义上是指广泛性的人才而说的。著名的开国帝王、中兴帝王和伟大的政治家们都把延揽天下人才作为经国的大业来对待。汉高祖刘邦所以能在“逐鹿中原”的大动荡局面中获胜,就是因为他拥有以张良、萧何、韩信为首的各层次的人才为杠杆的。正如刘邦自己说的: “夫运筹笈帏幄之中,…  相似文献   
99.
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拟话本的兴盛不仅受政治、经济的影响,还受时代文化精神的激荡、审美心理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本文则从文学艺术方面来探讨,以期寻绎出拟话本迅速兴盛的文学原因来。  相似文献   
100.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女性的文学创作源远流长,有其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在清代,泰州地区女性文学出现了较为繁荣的局面。本文试以此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环境、家族学风、自我意识和有识之士提携等方面分析泰州女性文学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