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8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58篇
社会学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等教育是从事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机构。研究生处于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较高层次,历史赋予他们进行创造性研究活动的使命。然而,作为知识分子,研究生对前人和他人学术成果过度依赖,在选题、行文上过度借鉴,甚至过多引用,这些现象虽然性质不好,可以归结为研究生学术人格养成的偏位,而不能断然以“学术腐败”定论,如及时加以矫正,研究生良好学术人格的养成依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2.
吕寨平 《南方论刊》2009,(10):108-111
本文是作者在借鉴德国双元制等办学模式与双元制实验班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企业实际管理与职工培训的工作经验,提出职业院校在产教结合教学模式下建立学生职业养成性培养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体系理论,并针对目前各校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实施措施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3.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而笔者认为预习习惯的养成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课前能充分做好预习工作,那么课堂就能成为学生化解疑难、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主阵地,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4.
《金色年华》2011,(2):44-44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你的习惯无法改变,但可以用好的习惯来替代。成功很简单,只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养成习惯,如此而已。以下是成功者十三个价值连城的习惯,我们称之为“百万元的习惯”。  相似文献   
25.
良好的行为养成对矿区服务事业发展的巨大作用;职工良好的行为养成对矿区服务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原因;加强企业职工行为养成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6.
白雪岩 《职业》2014,(17):115-115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学的生命力主要在于课堂。学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向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融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于一体,涵盖“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成果展示及汇报”的完整工作过程,适合职业院校,能培养出高素质、综合性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7.
林川 《职业》2013,(9):155-156
在体育课上,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通过研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进而增强体育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28.
阅读教学是教学中令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语文教育界都非常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了突出的地位,但学生阅读能力不高,其原因主要是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问题.笔者从阅读教学的多种症结中寻找出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改善阅读教学的方法,在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9.
"做人"是家庭教育永恒的主题,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有很多值得重视的经验,当前.应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0.
何为养生?养生就是讲求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尊重人体固有的生命节律,并通过形神统一、动静相宜、劳逸结合等具体养生的理论与实践来保证身体健康。所以,养生贵在按时。按时工作和休息,按时运动和睡眠,按时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按时休息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觉累了才去休息。其实,这时休息为时已晚。因为,当人感到累的时候,疲乏已到相当程度,过度的疲劳为疾病留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