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93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正>近年,一些领导学研究者提出,21世纪的领导学方向将由价值领导理论(Values-based Leadership)主导,理由是,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未来的领导环境将更加动荡不安。这一理论认为,过去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造就的各种机械论与确定论的领导思维,将难以驾驭动态多变的新环境。基于文化和价值观进行领导的价值领导理论认为,通过价值导向进行领导和组织管理,可以营造更加强大持久、更具竞争活力、更具人性化的组织文化,确保组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壮大。无独有偶,近期比较热门的理论"适应性复杂系  相似文献   
102.
义利关系就是理想的价值追求与现实的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哲学关于义利关系问题的理论探讨 ,大体有八种学说 ,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 :一是重义轻利型 ,二是重利轻义型 ,三是义利协调型。儒道两家大都认同内圣外王的操作模式 ,运用这种模式处理动机与效果或道义与事功之间的关系。尽管传统的义利观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但经过现代转换后 ,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李潜明  卜松林 《社科纵横》2006,21(6):114-115
内圣外王”是中国古代儒家教化思想的精髓,这一思想的目标是内修身以成圣,外治世以为王,强调济世以修身为前提和基础,修身又以济世为目标,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一思想体现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正确地处理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问题,实现了人的个体发展与社会价值的和谐定位,这对于在以人为本的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重新审视我们的政治工作育人与成事的不同价值目标,促进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价值定位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4.
试评中国传统的德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德治理论是中国封建国家治国思想的核心。道德在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把握传统道德的特定内涵 ,分析德与治在政治体制、专制制度和治国手段等方面的结合。从封建国家的治国理念、社会生活的稳定团结以及文化传统的历史特征等方面 ,评价传统德治理论的得失。以史为鉴 ,为当代德治理论准备更充分的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105.
李文军 《东岳论丛》2003,24(4):106-108
论及中国传统人格观 ,总要涉及重心性的“内圣说”与偏事功的“外王论”之间的争议。其实 ,在尊重历史情景的前提下 ,以同情理解的解读方法仔细研读原典会发现 ,“内圣”与“外王”的人格观的区别 ,在孔子那里并不像后人区分的这么极端 ;孔子对圣人人格的评价 ,更偏重外王事功 ,而对圣人的内在之心性并不十分苛求。  相似文献   
106.
该文介绍了“内圣外王”之道的历史演变,指出了“内圣外王”之道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文章认为,“内圣外王”之道,这个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命题,概括了社会历史活动对立统一的矛盾特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上的创造性突破,为实现“内圣”与“外王”的真正统一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7.
儒家传统的内圣如何开出科学民主的新外王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理论之一,从熊十力到牟宗三,都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两人的致思进路并不相同。熊十力"断染成净"说借鉴了佛教唯识宗的理论,以性智为体、量智为用,经过纯理智的修养过程,达致"性智全显"的境地,儒家传统的内圣由此开出科学民主的新外王,体现了体用相即的致思进路,这一理论在他自己的哲学体系中是比较圆融的。而牟宗三则另辟蹊径,提出了"良知的自我坎陷"说,认为良知本体需要经过自我的坎陷,才能开显出"纯粹知性",也即是科学和民主,牟宗三的这一理论引起学界较大的争议,多认为这一理论存在着缺陷,其原因就在于牟宗三没有完全继承熊十力的体用相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胡风文论与<文心雕龙>都受到传统整体思维的影响和制约,具体体现为创作论上的"天人合一",作家论上的"内圣外王"和文艺本体论与功用论上的"体用合一".本文旨在厘清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存在相同之处的复杂关系,证明现代文论与传统文论之间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9.
《大学》主旨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提出了一套自修身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己治人之道 ,使它不仅为封建社会提供了系统的政治哲学理论 ,而且也为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提供了基本方法 ,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思想文化诸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毛泽东早年对曾国藩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早年对曾国藩的道德文章和功业都予以高度评价。他把曾氏尊为既得大本大源的圣贤,把曾氏编的《经史百家杂钞》奉为通晓国学的津梁。由于受康、梁改良思想的影响,他当时对暴力革命深怀疑惧,因而对曾氏镇压太平军也予以全般肯定。后来随着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他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