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0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952篇
劳动科学   82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137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1879篇
理论方法论   335篇
综合类   3167篇
社会学   467篇
统计学   10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483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650篇
  2007年   528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学术界对刘少奇的两种教育制度思想已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取得很多成果。但对他的两种教育制度思想深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却研究不足。文章以当时刘少奇非常关心的天津半工半读教育发展为参照 ,从天津半工半读教育发展与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思想发展变化的互动关系中 ,探求刘少奇的两种教育制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2.
一般地说 ,苏秦“合纵术”被世人冠之以权变之术。但从哲学角度予以考察 ,可以发现合纵术具备的深厚辩证法底蕴 ,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 :合纵术建立的理论依据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矛盾 ;合纵术构思的思维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 ;合纵术全面体现了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因此 ,苏秦的合纵术自发地合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是处于朴素状态的有效的社会整合方法 ,对我国当前解决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63.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如鸟之两翼 ,车之两轮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从人性论出发 ,法治在于止恶 ,德治在于扬善 ;从经济方面说 ,法治导致自由 ,德治导致秩序 ;从民众角度讲 ,法治 (民治 )激发社会活力 ,德治 (教民 )引导人们思想。深度思考法治与德治怎样达到内在统一和从哪些层面实现统一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4.
逻辑矛盾、辨证矛盾和悖论究竟是不是三类性质不同的矛盾 ?这个问题一直是我国逻辑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 ,至今尚未取得共识。本文试图用次协调逻辑的思想重新认识思维领域中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65.
本文阐述毛泽东的“非对抗矛盾动力论”的形成过程,并指出毛泽东的这一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对抗矛盾动力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66.
毛泽东论宗教问题的现实意义陈秋月,周原宗教既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现象.也是私有制下阶级统治的工具.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列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揭示中国宗教神学问题。在中国宗教特色、宗教矛盾、宗教工作方针等方面,提...  相似文献   
67.
矛盾作为对立面的统一,本质上是对联系的特种类型——双向双因素联系的概括和提升。传统矛盾观将一般的客观存在视作矛盾客观普遍性的基础,存在着将矛盾和矛盾分析法(亦称二分法)简单化、绝对化的倾向。事实上,矛盾客观的基础是事物间的双向双因素联系(特别是实践),而绝非是一般的客观存在及其联系。  相似文献   
68.
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美与法德在对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不同,双方关系跌宕变化。盟友虽不致反目,但变化必然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是美与法德在安全观、战略理念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分歧等深层次的原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9.
就业矛盾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解决就业问题必须拓宽思路,探索劳动就业新空间。  相似文献   
70.
本文立足于芥川龙之介<地狱变>的文本,对这篇小说蕴含的思想进行了深度分析,指出作者在小说中并不是简单地对社会的恶和不公进行批判,也不是对主人公的不道德的艺术观提出批评,而是揭示了人性中的永恒矛盾,这就是人的世俗常情和艺术的超越精神的矛盾.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牺牲而使矛盾双方得到了调解,完成了一个黑格尔式的悲剧.文章最后将该小说中的悲剧意识与西方悲剧意识从古今两个层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