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改革开放是为了改善民生,改善民生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本文总结了民生问题的基本内涵,讨论了改革开放与改善民生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2.
语言礼貌是人们交际方式在语言各层面上的表现 ,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都要有选择性地运用礼貌语言。否定转移是英语一种特殊的语言结构 ,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一种策略。语言礼貌与否定转移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3.
首先阐述了韬光养晦与和平崛起两种政策的具体含义,其中重点论证了在和平崛起政策中,和平是手段,崛起是目的。随后指出这两种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详细分析了两种政策的区别,认为它们在具有内在联系的同时又相互独立,中国应该依据自身实力的客观发展现状采取与之相应的政策,真正做到政策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4.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同时也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反腐倡廉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 ,它是指导我们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并取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5.
20世纪日本文坛上,有两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们分别是:1968年获奖的川端康成和1994年获奖的大江健三郎。曾有学者认为,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可能唯一的共同之处是他们同为日本人,同获诺贝尔文学奖。换言之,可比性甚少。诚然,就其人生经历,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96.
《二十四诗品》与老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运用四言诗的形式,站在哲学、美学的高度,以形象、精练的诗化语言及中国式的哲学语言的融合,高度概括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意境范型和美学风格,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涵盖力。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之所以耐读、耐思、耐诠——耐人寻味,关键在于他能自觉地将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哲学引入并指导自己的诗论,从而使其《二十四诗品》具有了形而上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97.
公司治理结构是其会计信息披露治理的制度基础,而会计信息披露是一个公司治理有效实施的基石,两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具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相互制约而促进的,所以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对其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有着巨大影响与作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也能够对公司治理结构组成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两者关系简要分析,并以公司治理角度来对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机制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98.
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因素很多,包括政治生活领域的权力腐败、行业不正之风,经济生活领域的贫富差距拉大、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生活领域的弱势群体、黑恶势力等问题。因此,从社会治安安全、居住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就成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9.
闭合用户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户体验已从最初局限于交互领域的专业研究扩展到整个商业过程中,用户体验的闭合性与开放性是不同商业层面的发展体现,企业和品牌应着力建立具有鲜明特征的产品生态系统,通过将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这六大要素在产品系统中的充分应用,创造独特的闭合用户体验,对产品开发、品牌建设、企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华中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学专家杨道麟博士的《语文教育美学研究》以推动语文学科有效地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与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为宗旨。它既是认知学的"真"和伦理学的"善"及美育学的"美"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又是三者在语文教育中的升华和熔铸。作者在《语文教育美学研究》中所着力阐发的"真善美融合"的主张虽然有些理想色彩,却为语文教育展示了一幅和谐发展的辉煌前景,因而值得语文教育学界的同仁加以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