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增发新股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偏于以增发新股实现再融资,但同时却出现了一些上市公司非理性增发新殷的现象,给我国股市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拟通过对政策和制度因素、上市公司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及股票市场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探讨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增发新股的主要动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2.
可转债市场在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转股冲击之后,将再度迎来扩容高潮。特别是随着06年5月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颁布,毫无疑问,可转换债券必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但从实践来看,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从上市公司融资的角度通过对可转换债券在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完善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的一些建议与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3.
2月25日,环保总局对外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对从事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以及跨省经营的“双高”行业的公司申请首发上市或再融资的,必须根据环保总局的规定进行环保核查。食业除IPO需过环保关外,已上市企业的环保情况也在环保部门的临管视线内。  相似文献   
54.
王萱 《经营管理者》2014,(17):16-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日趋风靡,这为我国创业板公司的上市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国创业板公司的上市,一方面促进了民间资本的利用,另一方面又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然而,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发展现状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严重影响着它的发展前景。分析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弊端,针对其弊端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5.
增发股票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全部有效样本的经验结果显示,A股市场增发存在显著的负向股价反应.但是将样本分组之后,股价反应为负的结论不再稳健.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牛市和熊市不同市况下,增发的股价反应有显著差别的结论是稳健的,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对此作出解释,可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而不同的增发方式向市场传递了不同动机的信息,使得股价反应可能不同,其原因或许与A股市场发展状况和制度环境相关,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6.
配股再融资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在我国深沪上市公司中,选择2003年或2004年有配股行为,但在其配股前、后3年未有股票再融资公司的数据为基础,研究配股再融资公司的融资效果;并对配股公司不同规模对融资效果的影响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7.
上市公司退市引入保险机制,在有关责任保险中增加退市保险附加条款。研究实行证券发行保荐质保金制度和上市公司违规风险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58.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有的研究往往把股权再融资偏好主要归因于融资成本、企业资本规模、自由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等因素,我们认为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特征。基于大股东控制权隐性收益的视角,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并认为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股东可以通过“隧道行为”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本文以1998 ̄2002年间的配股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投资效率、大股东资源侵占和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价值效应3个方面考察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之后大股东通过各种“隧道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大股东凭借对上市公司的超强控制能力,掌握一切可能的利益制造机会和利益输送机制,以中小股东“输血式”的资本供给为代价,加速其资本积累和增值过程,从而形成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再融资特征。  相似文献   
59.
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增发和配股。如何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在Myers和Majluf(1984)模型框架下,采用Wu和Wang(2002)模型对上市公司正确选择配股或增发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中国市场的修正模型,并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增发方式是上市公司管理者的首选方式,但从外部流通股股东和提高市场效率来说,应该提倡采用配股方式;实证检验结果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因此,在中国避免提倡采用增发方式。  相似文献   
60.
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政策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融资监管政策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以增发政策为例应用博弈论缺口模型分析再融资监管政策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发政策产生增发资格线,而监管政策的限制,理论上产生预期收入的巨大缺口,当上市公司达不到增发资格线时即产生操纵业绩的动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再融资资格衡量指标的同时,可以考虑考核附加财务指标,同时为保证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应加强审计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