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81篇
社会学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科的时候在一工作室就上过胡老师的课,转眼几年过去,我现在已经是胡老师的研究生了。很难用几个词归纳胡老师的言传身教:率直,真诚,勇敢,睿智……。每一个词似乎都是那么贴切,但又不是那么完全准确。初识胡老师会给人肃然起敬的感觉,但相处时间长了会发现他是那么亲切,身上带着东北人特有的热情和豪爽。大约五六岁的时候我被母亲带去...  相似文献   
52.
张俊霞 《经营管理者》2012,(8X):359-359
在中国画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受"诗、书、画、印相结合"这一观念的影响和书法用笔的融入,传统人物画在写实性方面始终未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写实人物画应广泛吸收写实技法,适应其表现力和视觉张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当前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不能只有书写式的轻松小品,更要有既能反映东方艺术博大精深又能贴近时代的写实性作品。摄影的高度发达与西方写实性绘画的导入,使中国民众对绘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写实要求极大提高,增强水墨人物画的写实性成为必然。一个时期以来,有相当—部分人认为写实性绘画业已过时。其实作为视觉艺术来讲,写实性绘画永远不会过时,况且中国绘画历来不追求绝对写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将写实性的元素加入到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中,融合传统水墨创作出贴合时代要求的作品,并且在创作实践中解决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写实性表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中国现代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革,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西文化的大门,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敞开。本文主要论述十九世纪中西绘画的特点,主要的画派,代表人物,创作手法的运用。通过本文,可以了解中西绘画在十九世纪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时代背景下中西文化相互借鉴的卓越成果。  相似文献   
54.
对"速写"的概念、历史、现状从新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据此,笔者提出了新时代和新背景下对于"速写"以及"速写课"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55.
<正>说到麻阳,人们就会想到"中国民间绘画之乡"、"中国冰糖橙之乡"、"中国长寿之乡",而麻阳的广播电视事业也犹如一枝绚丽的民族奇葩,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和嘉奖,中央委员、国家广电部前部长艾知生曾亲临视察。麻阳广电人心系民  相似文献   
56.
如果站在现代的人学的价值观,也就是人作为主体的价值表现在人对客体的需求和欲望这一角度来审视后新时期小说,那么后新时期小说是力图避开与主流意识形态对话,避开做具有时代性“大写的人”,避开人的价值体系,去体现它的艺术意向的,但也应该看到,后新时期小说虽然公开打着反叛人的崇高性和人的价值的旗帜,但在许多方面,“背地里”却向人的价值靠拢  相似文献   
57.
池莉小说的基本走向 ,即 :贴近现实生活原生态→描写现实中的官场生存状态→对历史本来状态的现实性阐释→接近现实生活理想态。被评论家一厢情愿命名为“新写实”的池莉小说创作 ,早已名不副实 ,出了理论家铺设好的轨道 ,而与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逐渐合拢、归并 ,现实主义的巨大包容性和生命力仍然是不可抗拒的。  相似文献   
58.
20世纪80年代后期,商品经济的滚滚大潮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扫“重农轻商”的古老大地,人们都在为自己的现实生存而奔忙,以金钱与物质占有为旨归而蔑视终极关怀的幸福观又重新得到了人们的确认与信奉。始终浮悬于高空,停留于知识分子层面燃烧的“主体”,既遭遇到了社会现实的狙击和大众的冷落,也越来越受到“梦醒了”作家的怀疑、疏离和拒绝,无奈地走向了自己的黄昏。因此,新写实小说“主体”退场的文学叙事,不仅是对当代西方后结构主义把“叙述”变成“还原”和“显示”的叙事原则的接纳,更是对新兴市民阶层意识与意愿的呼应和承载。  相似文献   
59.
夏衍的电影创作紧跟时代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但概念化的痕迹较为明显 ;他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塑造出了许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 ,但又因拘于写实 ,囿于再现 ,限制了他的电影主题的深度 ;夏衍具有理顺时代风云的理性力量 ,但其创作因过于理智往往唤不起人内在的激情  相似文献   
60.
本文对毕淑敏长篇小说《拯救乳房》中表现出的执着的写实精神、强烈的拯救意识和在生命体验与女性写作中的超越意识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并试图在各层面上阐释小说的历史性深度和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