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18篇
管理学   5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21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564篇
社会学   11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从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方法做起,创造性地提出和尝试了"以读促"的科学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作能力.发挥了教师的引导、指导和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形成了在学习上的互动,提高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作兴趣.  相似文献   
42.
作文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应该采取以说促的方法 ,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 ,要理清说与的关系 ,增强对说的认识。其次 ,研究学生心理特点 ,弄清学生爱说什么。再次 ,创设说的情境 ,导之以会说 ,促之以会。以说促能保证作过程中思维的畅通 ;能集思广益 ;有利于把握文章的语脉、结构 ;还能促使说与的能力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43.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可都是雕塑家了,而刘和珍烈士呢,则是大家的处女作。请同学们自告奋勇地为你心目中的刘和珍君塑像吧。希望大家牢记“马太效应”,奋勇站起,侃侃而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将你的“所以然”告诸全班。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相似文献   
44.
郭秋兰 《华夏少年》2007,(11):14-16
习作要求 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最感兴趣的发现下来,看谁的发现新。题目可以根据观察的内容来自拟。要注意把内容具体,把语言通顺。  相似文献   
45.
高翔 《华夏少年》2007,(10):31-36
习作要求 回忆,美好而甜蜜。展望,让人充满幸福的企盼。 20年以后,你和你的同学都长大成人了。那时侯,你们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20年以后你们相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20年以后的学校、家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0年以后的中国和世界又会变得怎样?你可以充分地展开想象,然后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20年后的……”,  相似文献   
46.
保罗 《西藏研究》2008,(3):7-17
P.T.1286号卷颇具学术研究价值.文章对卷中的重要字、关键词及其句法作了新的认真解读,通过字斟句酌,发现了一些被前人忽视的历史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进而重新将藏文原文译为汉文;并以P.T.1286号卷藏文原文内容为主、其他相关史料为辅,探讨西藏远古史上的有关疑难问题,重点解析聂赤赞普之前部落林立时代卫藏等地著名部族的分布概况、大致方位,以及当时雪域高原社会的基本形态、政权模式、部落结构、部族关系等.  相似文献   
47.
三年级是学生的起步阶段,迈向作之门的脚步刚刚抬起。因此,打开他们的话思路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作的情绪。如果我们善于挖掘教材,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寻求话教学的切入点,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练笔,相信对学生的习作会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通过分析图像无损压缩过程中预测编码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编码方法的空域图像隐分析算法。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空域隐会破坏图像相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而预测编码是利用图像相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来预测的,这样隐后图像的预测误差将会大于载体图像的预测误差,通过计算隐前后图像的预测误差来分析图像中是否含有秘密信息。实验表明:基于预测编码的图像隐分析具有较好的隐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49.
我会学 句型展示:只要上课有听不懂的内容,我下课后就一定找老师问个明白。句型特点:这个句子包含有两层内容,一层是“上课有听不懂的内容”,第二层是“我下课后一定找老师问个明白”。两层内容用“只要”和“就”这两个词语联系了起来。前面的内容表示的是条件,后面的内容表示的是在前面的条件之下所产生的结果。这样的句子关系叫条件关系。表示这种关系的词语还有“只有……,才能……。”“无论……,都……。”“不管……,都……。”等等。我们在谈论或分析问题时经常用到这样的句子。  相似文献   
50.
【文题设计】 一位中国留学生刚到澳洲时,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然而招聘主管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这份工作没车是不行的。”为了这份工作,从未摸过方向盘的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四天后你开车来上班”,主管说。四天后开车上班,这位中国留学生做到了。他借钱买了一辆二手车,第一天跟人学开车,第二天摸索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开着车上了路,第四天竟开着车去公司报到了。今天,他已是“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