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20篇
  免费   871篇
  国内免费   80篇
管理学   4760篇
劳动科学   718篇
民族学   405篇
人才学   653篇
人口学   788篇
丛书文集   4654篇
理论方法论   1301篇
综合类   10974篇
社会学   2373篇
统计学   1545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529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493篇
  2016年   629篇
  2015年   827篇
  2014年   1810篇
  2013年   1616篇
  2012年   1799篇
  2011年   2119篇
  2010年   2227篇
  2009年   2598篇
  2008年   2354篇
  2007年   1708篇
  2006年   1528篇
  2005年   1307篇
  2004年   984篇
  2003年   1027篇
  2002年   709篇
  2001年   713篇
  2000年   583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涌现,现代教育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推广,使传统 教学手段发生了变化,也在引发教育模式的变革。本文从幼儿教育的角度,对幼儿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作初 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2.
农村社区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3.
农民就业与农村社会稳定的正相关是由农民就业的功能所决定.在我国现实中,农民就业的功能突出表现为保障功能、激励功能、分流功能和协作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都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稳定.为更好地体现农民就业与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的正相关,必须强化农民就业的保障功能、激励功能、分流功能和协作功能.  相似文献   
10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公共产品是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一个涉及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然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极不完善,这极大的牵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分析农村公共产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要性出发,总结当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5.
二元结构转换进程中的农村能源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下中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转换呈逐步加快之势.二元结构的转换在改善农村居民经济状况、调整消费结构、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农村居民能源消费方式及结构.为此,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农村能源安全的现状、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转换对农村能源安全的影响,探讨解决二元结构转换进程中农村能源安全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以确保农村能源安全的基本思路和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106.
农村青少年犯罪分析及防控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操宏均 《南方论刊》2007,(4):71-71,6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城乡不断交融,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着重分析一下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成因以及构建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防控体系迫在眉睫,不容滞后。  相似文献   
107.
108.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是农民、出路在农业的现代化。农民不富,谈不上整体的富裕;没有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农业现代化,也就谈不上整体的现代化。在社会发展各项问题上,如果不能着力抓住人的现代化,就有可能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9.
胡央娣 《浙江统计》2004,(12):24-25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性经济概念,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尤其是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的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我省有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是城市工业所远远吸纳不了的.近年来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找到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10.
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上的飞跃,市场经济体制在为人们创造无限机遇的同时,也伴来诸多风险。老年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发生贫困风险的大大增加,便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就业与生活方式的衍生物。建国初期,国家在城市先后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而农村实行的是家庭与集体相结合,以家庭为主的保障制度,其表现形式为土地改革和集体化,以及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未在农村建立。因此,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探索,锐意进取,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