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领导决策信息》2010,(35):22-23
为宣传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做法,《中国教育报》从8月4日开始在头版头条开设“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报道”系列。充分展示各地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探索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2.
鉴于农村教师发展的实际诉求,本研究以中国东北地区Y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农村教师专业知识来源、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教师专业知识困惑等方面进行调查,以期待反映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瓶颈和困惑。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农村教师专业知识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问题,本研究从国家、学校、教师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农村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3.
对于河南省巩义市某初级中学的李老师来说,假期临近结束这段日子绝对是令他"头疼"的日子:他每天都有无数个电话要接,内容大多只有一个,就是想让孩子到这个学校上学。李老师是学校一位领导,在朋友和乡亲的眼里看来,他在录取学生上能说得上话。他从家里"躲"到学校,也有人想方设法找到了他的办公室"求情"。"没有办法!"他面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很无奈。"现在朋友和老乡在县城里上班的、做生意的很多,甚至专门把孩子  相似文献   
124.
农村教师教育工作正面临着重大转变,肩负着改革、创新和发展的任务。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水平任重道远。解决教师教育问题要远瞻未来,着眼治本源之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要走均衡化发展的道路,关键需要体制创新。构建行政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体系,转换教育体制,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生态循环,是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5.
教师现代型转化是促进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农村教师职业生存发展呈现一系列的问题,根源在于现代性二元语境"先进"与"落后"之分下无法正确认识民族教育特殊性和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现实需求。超越现代性二元论语境,坚持多元现代化立场,认识民族教育的现代知识与民族文化整合功能,才能基于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特点与需求,探讨解决民族地区农村教师职业生存发展困境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26.
音体美教育的美育功能和德育作用众所周知。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普通百姓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期望,均衡和公平是关键。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学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已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  相似文献   
127.
于璐 《社科纵横》2012,(7):146-147
河南省现有65万农村教师,他们的职业地位和专业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河南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整个水平,而且将深深影响河南省整体基础教育的质量高低,因此把握农村教师专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是探求促进河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8.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旭东最初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美国教育、外国教育史,在美国教育以及外国教育史等领域研究成果丰硕,1999年开始转向本土教师教育研究,现任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2014年元旦前夕,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摆满各种中外文书籍的办公室里,朱旭东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面对记者的提问,刚给研究生上完课的朱旭东教授,手捧清茶,侃侃而谈。对于教师教育"边缘化"的问题、"免费师范生"政策走向以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朱旭东教授言辞恳切、鞭辟入里,但在雄辩的论据下独到的见解水到渠成,让人折服。两个多小时的采访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朱旭东教授对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强烈使命感和饱满的激情。教育的根本在教师,作为一个肩负学术责任的学者,同时作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咨询专家,朱旭东教授认为,在我国当前背景下,要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促进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国家的进步,最为紧迫的问题在于构建教师教育学科体系,培育学科队伍落实专业建设,并强调这是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29.
《民族论坛》2012,(9):4-7
在我国基数庞大的人口总量中,有超过6400万的乡村学生,900多万乡村教师承担着将他们培育成才的责任。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而教师是支撑这些希望的脊梁。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中说:“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我国有900多万农村教师,他们长期以来工作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恪尽职守,不计名利,默默耕耘,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教师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支柱,还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小而言之,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掌握在小学教员的手里。”  相似文献   
130.
在生命教育的背景下,农村教师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身心健康不容忽视、职业倦怠不可轻视、专业发展不可怠慢。农村教师生存状态中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由社会地位的严重失落、多重压力下的职业倦怠和专业发展资源的匮乏三方面因素共同引起的。鉴于此,提出以满足农村教师的生存需要为前提,以激活农村教师的主体生命意识为保障,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农村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为根本,以追求农村教师的生命意义为目标,探求解决农村教师生存状态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