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76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35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20世纪90年代中在阿富汗出土了一叶梵语戏剧残片。本文介绍了哈特曼教授对该残片的转写与英译,并结合汉译佛经中与印度古代戏剧表演相关的史料,为中印(或梵汉)戏剧关系史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上博楚简等新出土资料相继问世,这些资料对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儒家角度看,出土资料为《易》经典化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点。郭店楚简《六德》和上博楚简《周易》的发现,证明了战国前期《易》已经成为儒家经典,《易》的经典化和秦始皇的焚书及挟书律完全没有关系。从道家角度看,以前,具备宇宙生成论的道家思想只见于《老子》,但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上博楚简《恒先》的发现,证实了战国前期还存在着好几种带有宇宙生成论的道家思想。日本研究者对新出土资料的态度可以分为三种,只有第三种敢于大胆纠正过去思想史研究中的谬误。  相似文献   
13.
来源于生活的苗族鼓舞苗族鼓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周礼·地官·鼓》就曾有相关文字记载。殷墟出土的木鼓、楚墓出土的绘漆木鼓、战国秦汉画等,则将古代木鼓的大小、种类等都明明白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它们与我们今天所用的鼓有一个重要区别:今天的鼓是竖置的,鼓面向上,鼓者上下敲击;而古代的鼓则是横置,即鼓面侧居左右两方,鼓者从左右两旁击鼓。苗族的木鼓就保持了这种古老的横置方式。早在苗族先民还住在“水与天相连,一天涨几回”的水乡时,他们就用击鼓议事来商定迁徙。《祭鼓词》唱道:“击木(鼓)响冬冬,爸妈心挨拢,击木(鼓)响呔呔,爸妈乐…  相似文献   
14.
副词“乃”在战国简牍中存在多个义项并用的现象,借助甲骨文、金文、战国简牍等出土文献材料展示副词“乃”的顺承义的变化。从词义衍化的路线看,既有顺承义之间的衍化,即时间顺承义向情理顺承义的衍化,又有顺承义向非顺承义的衍化。  相似文献   
15.
16.
卷首语     
正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收录4篇文章,分别来自探索夏王朝都邑的一线考古学者和文学人类学学者。文章主要从四重证据法所倡导的第四重证据入手,聚焦新问世的以出土玉器为主的夏代文明展,从玉礼器玉兵器及其与青铜器的关联,加上甲骨文汉字"國"的造字表象作为二重证据,综合审视相当于夏代纪年范围(即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华夏国家形成与文明起源情况。具体包括叶舒宪《从汉字"國"的原型看华夏国家起源——兼评"夏代中国  相似文献   
17.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弓鱼]国墓地车马坑出土,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6月22日,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出土的商末周初青铜礼器中,柉禁最为珍贵。这件柉禁长约1米、高约20厘米,是形似茶几、酒桌的长方体青铜器。据了解,此前全国只出土过两件柉禁,且均出土自宝鸡斗鸡台,其中一件流失海外,另一件现存天津艺术博物馆。"禁"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器物。宝鸡考古队队长刘军社说:"周人认为商的腐化和酒有着直接的关系,‘酒池肉林’就是殷商腐败的标志嘛,所以周人对酒的使用是非常谨慎的,既要保证它在祭祀宴享中发挥作用,又不能酗酒误国,结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秦汉简牍资料的发现与陆续公布,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秦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张家山汉墓出土的《二年律令》,是西汉初年汉律的主体部分,其中有许多民法方面的内容,涉及物权法、继承法、债权法、身份法、婚姻法等,对认识秦汉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众所周知,秦汉律令久已亡佚,清末学者虽然做了一些法律文献的辑佚和整理工作,但仍然是一叶泰山。因此,对秦汉律令重见天日的价值如何高估亦不为过,正如作者指出的,我们不仅从云梦秦律、龙岗秦律看到了秦的法律原文,而且从张家山汉墓出土的《二年律令》得见汉律的规模,这是我们足以告慰先贤的旷世佳讯①。  相似文献   
20.
郭文发 《老年世界》2014,(18):31-32
中原文化落草原 在扎赉诺尔拓跋鲜卑墓中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文物。其中青铜“规矩镜”虽只有一片残片,但能清晰地辨识出镜面的光洁、镜背回纹镶边、镜脊挂钮圆突、脊与边之间的纹饰古朴典雅。带有“如意”字样的织锦虽只有一块大网状残片,但黄底、红花依稀可辨。汉字“如意”二字在云纹的衬托下,格外醒目,仔细观察织锦的细密程度,用精美绝伦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