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99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根据建国以来出土的考古实物材料,结合文献资料和学界的研究成果,对六朝铭文石刻的书体演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总结出了石刻铭文书法的演变规律,即孙吴、东晋前期为旧体书法阶段,东晋中后期、南朝前期为过渡体书法阶段,南朝中后期为新体书法阶段,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六朝书法的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42.
1997年7月陕西省扶风县段家乡大同村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相似文献   
43.
1975年3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西周墓出土,现藏扶风县博物馆。该器通高14.5厘米,口径11厘米,腹深12厘米。器体下部椭方,圆口外侈,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楚系简帛中若干实例的分析,可见代偿现象实质上是汉字记词功能系统内部的一种自我调适;代偿现象普遍存在于字词关系史的不同阶段;代偿运动的最终达成,往往需要一个过程,代偿运动的结果也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能不断被打破,再不断达成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45.
从吐鲁番出土文献看高昌王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吐鲁番出土的大量高昌国文献,对正史中诸《高昌传》所记“兼用胡书”、“皆为胡语”、“俗事天神,兼信佛法”等作了分析和校正。指出这些记载不符合高昌王国实际,认为无论是语言文字、生活习俗,还是文化传承及宗教信仰,高昌王国都与中原内地具有一体性,她并非化外的异域,而是华夏之邦,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6.
宝鸡强国墓地茹家庄二号墓出土。器物通高15.2厘米.鼎腹深7.8厘米.口径14厘米.重1.8公斤。鼎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鼎,下层为盘.鼎盘之间立一圆柱,盘底有三个短足,鼎腹底部残留有较厚的烟炱。鼎内腹壁铸铭两行七字:  相似文献   
47.
20世纪古文献新证产生的学术背景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上半叶的学术界具有空前活跃和自由的学术氛围 ,各种学派的交流、碰撞 ,为古文献新证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而大量地下新材料的发现 ,引发了对新、旧材料之间关系的理性思考 ,为古文献新证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在疑古思潮的刺激和古史新证的影响下 ,古文献新证研究在 2 0世纪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8.
现已出土公布的简帛医书文献主要有《关沮秦汉墓简牍》之《病方及其他》、"马王堆医书"、"张家山医书"、《武威汉代医简》、《万物》等五套。此外,其他已出土简帛材料的零散医药资料,因其不成系统,故未作详考。简帛医书长埋于地下,其特殊用字数量丰富,且有些特殊用字不见于其他性质的古籍中,给古籍的阅读和整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简帛医书文献用字考据将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作为古医籍文献校勘整理的重要依据,又可为其它古籍整理提供字型、字义例证和有力补足。鉴于简帛医书用字考据与古籍整理的互鉴性,我们认为古籍文献整理应把握以下要点:注重古籍文献考证对用字研究的基石作用、将古籍文献材料的地域性与时代性纳入用字研究的考量域、古籍异文材料应为用字研究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9.
出土医书中的时间副词有“既”“已”“乃3”“尝”“刚”“将”“且”“欲”“行”“疾”“遽”“急”“立”“先”“后”“然后”“乃2”“初”“始”“纔”“豫”“蚤(早)”“久”“终身”“终古”“徐”“稍”“并”“时”“常”“恒”“即”“辙”“乃1”“有顷”“物(忽)”“暴”37个,单音词33个,复音词4个,以单音词为主,基本上承自先秦文献。出土医书的时间副词的使用具有新的特点:时间副词“既”有3例,“已”有60例,出土医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口语性极强,因此,时间副词“已”和“既”的更替至少到汉代口语中已经基本完成;时间副词“将”有16例,“将”除了用于诏书等特殊的文体中,还经常用在口语性较强的医籍文献中;从信息突显的角度看,出土医书中“毚”字句处于背景位置,而后续句处于前景位置,“毚”只表单纯短时义。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