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99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商尊商卣(西周早期) 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商尊:通高30.4厘米、口短径23.6厘米,重5.85千克。整体造型为筒状三段式,侈口,腹部微鼓,四壁铸有四道扉棱,整体雄伟稳重。器身采用通体浮雕的装饰手法,口外壁饰八道蕉叶形龙纹,龙头向下,身  相似文献   
72.
吐鲁番地区作为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自20世纪60~70年代出土众多文书之后,近年又出土了大批文献。这些出土文献成为我们从事西域历史与文化研究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73.
出土文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以《新中国出土墓志》为例,其所贮存的一些语料在训诂学、辞书学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之对照《汉语大词典》,便可发现其在词目、释义和书证等方面还存在着小小的疏失。因此,充分利用出土文献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对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4.
郭店《老子》"绝巧弃利"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店《老子》"绝巧弃利"既不是"消除机巧,抛弃私利",也不是"绝弃以崇尚工巧,一味‘追曲’的‘时俗’"。"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应该分开来看:绝巧而无盗,弃利而无贼。"绝巧"是要求统治者去掉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对劳动者采取的巧取豪夺的剥削手段,给劳动者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他们就不会为盗。"弃利"是要求统治者不要将体现"赏"、"罚"的"利器"即刑律政令公布于众。如果刑律政令秘而不宣,那么企图以毁坏社会法则而篡位或夺取更大权势的"贼"就无以得逞。  相似文献   
75.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弓鱼]国墓地出土,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铜人甲为男相,通高1 7.9厘米,残重0.3千克。立状,光头,圆脸,尖颌,颧骨突出,额头较窄,眉目细长,大鼻头隆起,两耳较大,双臂弯曲至右肩,两手似有所握,呈圆环状。身着袍服,交领垂于胸,长袖至腕部,窄袖口,腰身较细,束宽带,袍服特长,遮及足踝,前腹垂长条形"敝却",衣下缘有方孔。铜人应插在木质座上,出土时置于棺椁之间头向处,臂、手部位残。  相似文献   
76.
本文根据新疆、敦煌等地出土文书,考补了两任不见史籍记载的安西、北庭都护一是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的安西某都护,另一是唐玄宗开元十五——二十一年(公元727—733年)间的北庭都护阴某。  相似文献   
77.
杨博 《东岳论丛》2019,40(1):62-71
"书"类文献的编订与改编不同程度上体现出"政治规训着历史书写"的观念。编订成篇的商周"书"类文献,给春秋战国以后的"语""史"等文献的创作提供了文化背景、叙事主题和论述材料。随着史学的繁荣,私人学术的兴起,档案文书会直接为编纂者利用以创造更多的文献体裁和种类,且更为明显地呈现出"政治规训着历史书写"的情形,编纂者会按照某一主题又据情势之不同而在人物和内容上进行相应的转换和改编,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目的。新出简帛文献《系年》与《赵政书》等材料给这种转换和改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例。  相似文献   
78.
据《华商报》2004年12月9日《陕西日报》2004年12月10日报道,周公庙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进展:18号大墓出土了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最大的石磬,这一发现对研究墓主身份等级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32号大墓发掘已经发现了棺椁。  相似文献   
79.
古■字本作蟠螭之形(盘蜷成圆形或C形),据此我们还可以在考古实物中,系联到许多商周乃至史前的■形纹饰图案和佩玉造型。■形玉一般是供主人生前佩带,直至伴随主人死后下葬。远古以来,华夏之龙那兽类的四肢,蟒蛇类蜿蜒曲折的长躯(一般作S形或弓形),鹰类的爪子等部位都与■的造型有明显不同。■的神性在于使人逢凶化吉,龙的神性主要在于兴云作雨。继1987年发现濮阳蚌塑龙之后,近年考古工作者还发现有史前的阜新查海龙形堆石图案、黄梅白湖焦墩的卵石摆塑龙等重要遗物,新发现的鲁山二龙岗地画土龙,乃是商汤时代招雨风习的沿承和发展,可谓历代修造土龙遗风的一则实例。  相似文献   
80.
据《宝鸡日报》2004年12月1日,《华商报》2004年12月9日报道。11月30日下午,岐山周公庙遗址考古工地首次出土青铜器——铜簋两件,令考古人员欣喜的是,铜簋上有20多个字的铭文。据了解,这件铜簋是在周大墓西边的一座中小型贵族墓葬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