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0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252篇
劳动科学   34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505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1824篇
社会学   473篇
统计学   15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热潮奔涌的日子里,曾有一支团队从太湖之滨的姑苏古城出发,日夜兼程护送苏绣珍品《毛泽东在庐山》赶赴伟人故里——湖南韶山。这幅绣像诞生及护送过程中的感人故事,使人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32.
付英 《中国统计》2008,(1):40-41
从2007年开始,我区正式实行"在地统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但顺利完成交接,而且创造性地开展多项工作,成效显著.回顾近一年来在地统计开展的全过程,给了我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33.
因生存的压力两地分居,一对相爱的夫妻约定每一个周末都要甜甜蜜蜜地一起度过。然而,在两地的奔波中,两颗心却越走越远,一个冰冷一个疯狂。现实终于无法承受痴情的负累,周末的团聚演变成血腥的灾难。  相似文献   
34.
大哥初见大嫂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不禁暗暗惊呼:要命!大嫂也有同样感觉,一时间竞没能掩饰住少女的诧异,大哥在描述时,还一脸惊奇,似乎身在十年前那个瞬间。这让人想起《红楼梦》,想起宝黛的那场旷世初见。大哥说,书里的东西靠不住,现实远比艺术丰富。  相似文献   
35.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36.
近现代东方社会普遍进入现代化历程,这个进程与反帝反殖反封建斗争交汇一起,20世纪中后期又面临“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乡土”成为东方作家在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选取的一个最根本、最本土、最自我的文化、文学甚至政治立场,他们以“离乡”和“批判乡村”拉开乡土文学的序幕,接着以“乡村批判”和“归乡”为乡土文学的自觉时期,后经“乡土”与“祖国”的同一以及“仰视乡土”的“新乡土文学”的创造,最后进入文学、文化、人类灵魂的乡土“寻根”之旅,“乡土”被赋予了文化批判与现代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7.
试析中国近代史上的俄文新闻传播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华 《中州学刊》2006,(6):244-247
在华俄文新闻传播的历史扑朔迷离,内容庞杂,头绪万千。与其他在华外报相比,俄文报刊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寻找恰当的历史坐标、对在华俄文新闻传播进行准确的评析是一个难题。但通过对在华俄文新闻传播活动的特色进行总结,展示其在时间纵向上的来龙去脉和与历史大背景的横向关联,可以尽可能地探求其本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38.
1858 年日本与欧美诸国先后缔结修好通商条约, 大体构建了日本与西方列强之间的近代条约 体系。 由此直到 1871 年 《中日修好条规》 签订, 在日中国人一直以 “无条约国民” 的身份生活在开港后的 日本。 为了寻求出路, 他们往往通过借用欧美商馆名义或受雇于欧美商馆等形式获得合法的居留和贸易权 利, 因身份而受到多重限制和双重管理是当时在日中国人所面临的现实处境。 通过对这一时段在日中国人的 生存状况及其管理问题的历史考察, 既可加深对日本华侨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其历史作用的理解, 也可为深入 研究近代中日关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大批跨国公司通过转让定价、资本弱化、利用互联网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手段转移利润,这已严重侵蚀了我国税收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本文主要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机构“避税”的主要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审计要点。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