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29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股权分裂与国有股流动性溢价:基于流动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股、法人股的存在降低了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导致证券定价缺乏效率,从而降低了社会福利。必须对国有股和法人股进行流动性变革,以合理的方式消除国有股所包含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流动性变革的关键在于国有股的合理定价,因此,在国有股定价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非流通股的控制权溢价、非流通股在投资者财富中所占的比重、流通所受限制时间的长短及股价波动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32.
赵永伦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64-168
西藏地方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英俄两个殖民强国不断侵略西藏,挑拨西藏地方与清廷的关系,企图否定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阴谋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出现了危机.清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对西藏的领土主权,并进行了艰难的斗争.其中,清政府反对英俄分裂西藏的斗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对于维护国家对西藏的领土主权、防止西藏地方从中国分裂出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中间选民现象在台湾的政治选举中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台湾“中间选民”一词的使用相当混乱,经过对台湾“中间选民”的语义和语境的分析,可以看出台湾的选民分布在主要议题的坐标上,呈中间凹陷双峰状。形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台湾族群政治的兴起与发展。这一状况可从台湾“中间政党”立足失败得到旁证。台湾族群政治是一个历史过程,其中间选民将会经历分离和逐渐回聚的过程。但这一回聚已经不会回到原先的“中间点”。随着泛蓝阵营的自我修正和民进党对台独立场的坚持和宣导,台独在台湾已经不再被选民视为极端政策。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在一般域上建立常系数线性齐次递归关系的概念,把常系数线性齐次递归关系从形式上进行推广,从而推广了〈1〉中关于常系数线性齐次递归关系的若干结果。  相似文献   
35.
红军长征途中,第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为什么要混合编为左、右路军?其组成、行动和结局如何?这是党史、军史研究中需要回答而又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左、右路军的组建是执行《夏洮战役计划》的实际需要,张国焘在战略方针上同党中央的对立是导致左、右路军分离的根本原因,并对张国焘的"密电"问题提出了作者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36.
论"东突"恐怖势力对国家利益的威胁与破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论述了"东突"恐怖势力对国家利益的威胁与破坏问题,特别是从其对国家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威胁与破坏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东突"恐怖势力的破坏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已构成冷战之后我国新疆及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最不稳定的因素.本文指出了"东突"势力及其恐怖主义活动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并认为打击"东突"已成为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7.
为了应对台海战争,台湾军方一直鼓吹要“决战境外”和“夺取制空权”。在今年的“汉光演习”中,台湾空军也展示了它所谓的空中优势和战斗能力,那么台湾空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台湾空军是否能够真正形成“制空优势”,台湾花大价钱购买的战斗机是否先进?  相似文献   
38.
我国道德生活领域“知行分裂”现象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洁 《兰州学刊》2004,35(6):79-83
目前我国的道德建设仍然处于困境.处于困境的突出表现在于道德生活的知行分裂,即人们对伦理规范的认知与道德践履相互脱节、社会所倡导的伦理规范不能很好地指导人们的道德行为.要实现知行统一、走出道德建设困境,必须弄清知行分裂盛行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找到有效的对症之策.  相似文献   
39.
胡顺 《天府新论》2022,(4):16-24
当今世界著名左翼哲学家齐泽克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激进批判中重塑了马克思的经典无产阶级理论,提出了以“被排斥者”为核心概念的新无产阶级理论。被排斥者的革命行动分为两个过程:被排斥者先要经历四重无产阶级化成为一个纯粹空无的主体,而后在没有大他者保证的前提下抓住机会之窗,以此为撬开整个旧的社会符号秩序的支点并彻底打碎旧的社会符号秩序,进而建构新的现实。拉克劳、林哲元和马奥尼对齐泽克的新无产阶级理论进行了批判。借鉴这三人的批判,我们对齐泽克新无产阶级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批判与反思。齐泽克的最大缺陷在于他仅是一个解释世界的哲学家,而不是一个改变世界的革命家,因此,他永远比不上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40.
俄国东正教修行生活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末呈现逐渐衰落趋势.其原因既有大的社会背景的影响,即西方化的出现和发展,也有俗世政权与教会关系的原因,即这一时期俗世政权凌驾于教会之上,限制教会修行生活的发展;同时,修行生活内部也存在腐化堕落的现象,降低了其在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部分修士参与分裂运动也造成了整个教会修行生活受到严重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