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因讲学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心性合一、体用不二是蕺山对以往理学及心学进行理论批判反省的方法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蕺山强调理气合一,道器合一,道心人心合一,理性气质合一,性情合一,未发与已发合  相似文献   
32.
文统观在儒家学者那里往往是道统、学统思想在文学领域的延伸和继续.黄宗羲在宋明儒学史的视野中,确立起王阳明心学的正统地位,并自任这一学统的继承者.基于此,在文学领域颇具才情和开拓精神的黄宗羲以浙东甬上一地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复续文章之统的实践活动.既有的学者立场和正统观念,使得黄宗羲在文统问题的表述上,更多地以儒学的思想价值为主导,文学发展的历史和作品的审美价值相应地不免有所屈就和回避.  相似文献   
33.
陈确是刘宗周三大弟子之一,拜师蕺山是其人生的转折点,对老师的孺慕之情也比其他同门更为深厚,他在其师生前三往问学,死后三往祭奠。刘宗周也曾以"千秋大业"相期许,这种期许成为陈确撰写《大学辨》与《性解》完成对宋儒学术批判,以及倡导"素位之学"的精神动力。陈确后半生还致力于蕺山学的弘扬,曾组织省过社以及同人讲会,薪传"证人社"。  相似文献   
34.
刘宗周晚年撰著的《人谱》是开显其哲学思想主旨的最重要文本.《人谱》正篇《人极图说》将“心”与“太极”、“善”与“阳动”、“性”与“阴静”、“五性”与“五行”、“万性”与“万化”、“迁善改过”与“其要无咎”一一对应互解,天道、地道与人道一体圆融,天道的客观性落实于人道,人道以其主体性、能动性彰显天道之自在性和自然性,天道不离人道,人道开显天道,“即天道即人道”.《人极图说》所开显的独特的“心”学体系,彰明天地万物中最灵与最秀者之“人”的意义和价值,是“天人合一”哲学的最精彩体现.  相似文献   
35.
黄宗羲对文统的论述是基于对学统的思考而提出的,“承学统者,未有不善于文”是黄宗羲论述文统的重心。王阳明在明代学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在文统中的地位却有勉强之处。黄宗羲以学统的承继者自居,并积极建立新的文统。由此,我们可看到他和其师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6.
当代新儒家的牟宗三以“归显于密”衡定明儒刘宗周(1578-1645)的思想。这里检讨其说,认为第一步归显于密之“摄知归意”或可引生意知回环互说以致显密混淆的问题。吾人或可补充之以“从已发归于未发”之说,使其意义得以确定。至于第二步归显于密,牟宗三以“以心著性”来规定之。吾人则认为“以心著性”可有歧义。“以心著性”实可有“尽心成性”及“尽心即性”之二解。刘宗周之所谓心形著性,应该是在把性体之外在客观义和形式义简别开之前提下去理解,方得还原其心性论之真实。在此意义下,刘宗周的思想便应是一“尽心即性”而非“尽心成性”之系统,而可以归属广义的王学。  相似文献   
37.
牟宗三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建构新儒学道统时并没有给予陈白沙心学及江门学派充分的肯定。牟宗三认为,陈白沙的体证工夫缺乏充分而笃实的践证,他对心体的体认流于玩弄光景,未能真正建立心学系统。刘宗周的儒学既继承了程颐、朱熹关于性体的理论精髓,又继承了陆九渊、王守仁关于心体的理论精髓,是新儒学道统的殿军。事实上,无论从师承关系上讲,还是从学派传承的内容与特征上讲,刘宗周都属于江门学派。陈白沙所构建的心体、道体体系经由湛若水、唐枢、许孚远依次传承至刘宗周、黄宗羲,陈白沙心学及江门学派是濂洛正宗。牟宗三对陈白沙心学及江门学派的定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38.
为救正明末阳明后学蹈空之弊,刘宗周创新心性义理之学,建构了以本心为提挈的道德哲学:一方面,心性合一,阐释人心开展道德实践的客观性与必然性;另一方面,以意主心,挺立道德实践过程中人心主体性、能动性和自觉性的可行性与必然性。刘宗周的道德哲学不仅论说了人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和可能理据,还论说了道德实践的可操作步骤,以圣人、君子为道德价值目标,在证心中实现证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周敦颐思想是刘宗周“慎独”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刘宗周以“独”为本体即是对周敦颐“太极”本体的继承;进而其又于周敦颐《通书》中“几”字体认出“诚意”功夫之入手处;而其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人谱》亦是对《太极图说》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刘宗周“慎独”思想包含了其对周敦颐“无极而太极”思想的继承与发越。对刘宗周“慎独”思想形成渊源的再探究,对于合理定位刘宗周在宋明理学时期的学术地位及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李灿朝 《云梦学刊》2008,29(4):98-102
明末大儒刘宗周一生创作了不少诗文辞赋,但其辞章之学历来湮没不彰,学界少有人关注.实际上,刘宗周的辞章修养十分丰厚,尤其是他的骚体赋创作成绩显著,至少在明代辞赋史上应占据一席之位.与其倡明正学、济世拯民的儒学宗旨相一致.刘宗周的骚体赋创作通过反映明末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哀时悯世、肃正人心的强烈愿望.其文内充而外显,慷慨悲歌.主抒胸臆.无意于文而辞自工,在昏惨无道的末世如金声木铎响彻云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