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8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98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4 毫秒
401.
毛泽东、刘少奇的建党思想是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 ,它们以鲜明的民族特点、完整的科学内容、严密的逻辑体系以及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而自立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之林。两位伟人的建党思想几乎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发展的相同阶段形成的 ,既有共同遵循的规律和道路 ,又具有不尽一致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402.
刘少奇同志在他的领导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领导艺术风格,即:审时度势的科学决策艺术;坚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政治斗争艺术;从具体情况出发,辩证地对待矛盾,注意矛盾斗争形式的领导艺术。这些是他领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总结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03.
刘少奇同志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指出苏北地区是最有发展希望的地区,卓有成效地领导了抗日军民成功地开辟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使我抗战形势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刘少奇同志在最危难的时刻制订了一系列的军事策略方针,在我党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04.
刘少奇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主要发挥者。 (一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刘少奇强调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同时多次使用“新民主主义阶段”的概念。这表明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观是过渡性与历史阶段性的统一 ,既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看作过渡型的社会 ,又认为它是一个需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二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刘少奇最早提出并多次论证过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同时又多次以明确的语言指出经济建设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这实际上是把两者放在不同的问题层面或范畴加以确认的 ,因而形成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二重性。建国前夕 ,刘少奇曾不再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当作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矛盾 ,但二重性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 )关于怎样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刘少奇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基本经济方针、经济发展步骤、工业化与民主化的关系及利用外资等重要问题。 (四 )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提法反映了全党长期以来的共识。关于刘少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 ,可以概括为 1 2个字 :长期准备 ,一步跨入 ,两步完成  相似文献   
405.
刘少奇同志提出“剥削有功”有其特别的历史背景 ,“剥削有功”是根据当时社会历史条件 ,从民族资本主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提出的 ,是在历史的条件下产生的历史观点 ,是一种政治谋略和灵活的战略战术。它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406.
刘少奇哲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少奇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使之上升到哲学理论的高度。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注意剖析'左'倾和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丰富了实事求是的哲学内涵;他坚持矛盾辩证法,坚持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思考问题,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对怎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精辟地阐述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含义、哲学基础、实行方法,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刘少奇哲学思想和毛泽东思想完全一致,许多方面又有自己的理论建树。在当前全党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中,努力学习刘少奇的哲学思想,承继这一份宝贵的理论财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7.
刘少奇认为,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党的力量的来源,中国革命要获得胜利,党不仅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武装上“准备自己”,同时还必需以同样的方式去“准备群众”。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人民,提高群众的觉悟程度;正确地认识和组织民众,提高民众的组织程度,是党准备群众的过程,亦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