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侗芷 《妇女生活》2020,(4):49-51
儿女收到法院传票很纳闷:晚年幸福的父亲缘何要告我们?2019年10月的一天,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王志突然收到了法院送达的一张传票。他很是纳闷:自己遵纪守法,从未做过违法的事情,怎么会与法院扯上关系呢?王志按照传票上留的电话打过去,法院工作人员告诉他,有个叫王建增的人把他告了。  相似文献   
62.
章瑛 《兰州学刊》2013,(5):217-219
2012年台湾大选的结果预示着海峡两岸将会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共发展、求和谐"。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增加,民事纠纷也会不断增加,这就迫切需要解决两岸司法协助的问题,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文章从司法文书送达之视角,详尽梳理了两岸的各种法律规定,为完善未来的立法提供智力帮助。  相似文献   
63.
张伟  孙婧  范瑾 《经营管理者》2013,(13):73-74
本文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宝山分局为例,对行政许可证件采取直接送达的方式进行了分析。根据该单位现有机构设置情况,结合《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对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证件的直接送达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4.
一、引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案件进入了民众的视野,几乎达到了一种全民参与讨论的状态,甚而民众的声音已经成为了影响案件判决的重要因素。问题在于,民众的声音总是与法官的声音相左。法律好像总是处在一种被质疑的地位。  相似文献   
65.
在中国的法院判决书中,引证法律条文的次数能够反映出该法律条文的实际效力.为提高法律条文的实际效力,在立法过程中强调法律的可适用性十分必要.除了引证法律条文以外,在法院判决书中引证先前判决也仍有可能,引证先前判决既没有打破司法和立法的平衡,又能够增强判决书的说服力,帮助形成中国的司法知识传统.因此,在中国,法律引证活动的展开,对于立法和司法制度的改革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6.
法律语言是一种机构语言,它蕴涵着法律领域中各个实体之间的不同权力关系。本文在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权力话语理论框架下,分析法庭判决书中法官与诉讼人之间非平衡不对等权力关系的具体语言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中国古代一部法官判词集《明公书判清明集》为分析对象,指出中国古代法官的判词中并非像以往人们想象的那样缺乏逻辑,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逻辑。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逻辑在法官判决中的功能,以小见大,从而反思当下中国法学界强调法官逻辑说理等理论的边界。  相似文献   
68.
由于立法的简略,致使我国民事诉讼送达方式上具有诸多现实缺陷.可以"随时随地送达",法院专递,缩短公告送达期限,特殊案子实行当庭或者定期宣判,增加电话、电传、手机短信以及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等达达方式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9.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其生所著的<域外送达制度研究>是我国有关域外送达制度的第一本专著.该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与实证分析.该书的主要观点是:主权观念的理解偏差和效率低下构成了我国域外送达的核心问题;送达的直接功能为通知当事人的诉讼进展与程序保障,送达性质并非完全属于司法职权行为;我国应该转变观念,构建司法职权主义与当事人送达并行的双轨送达体制.该书作者的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对于法学理论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有关判决书问题的研究很多,诸如判决书说理问题、少数意见制度、判决书功能等,其中对价值功能问题目前还没有学者把它放在刑事一体化中进行研究。笔者拟就刑事司法一体化为视角,将判决书放在这个大系统中,试图挖掘其在这个系统中彰显的价值,以更好地推动判决书改革和司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