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65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23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795篇
社会学   104篇
统计学   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0 毫秒
21.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首先从人类学意义上讨论了"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认为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不同地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便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其中,体现群体人格的深层次文化是判断地域文化差异性的主要依据之一.其次,从研究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出发,讨论了地域文化的学科分类和研究方法,认为地域文化研究应当属于人文地理学范畴,它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文化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边缘学科.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既要涉及文化学的方法,又要借助地理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22.
反文化、大众文化与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亚文化与反文化、大众文化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在研究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时,有必要结合当代亚文化现象,对亚文化、大众文化、反文化这三个概念进行甄别,发掘其历史性及其特质,作出新的判断.  相似文献   
23.
会计专业大学生需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常春 《职业时空》2005,(18):44-45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万左右会计类大学毕业生加入到会计行列。在大专院校会计类专业就读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他们当中大部分将进入会计队伍,从事会计工作,这个期间也正是他们的会计职业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初步形成的时期,所以对大专院校会计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会计专业大学生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促使这些会计队伍预备人员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变成未来职业活动中遵循的信念和标准,从而对潜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起到基础作用。但目前人们普遍的认识是会计是一门专业,一门学科,是跟数字打交道的,在学科设置上比较偏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所以在课程设置上逐渐形成了以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管理咨询、高级会计等九  相似文献   
24.
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学界、司法界普遍认同的罪数判断标准。但事实上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没有按照犯罪构成应该具有的要件来判断“一罪还是数罪”,在理论及实践上造成了很多困惑。本文从分析造成困惑的原因出发,提出了按照客观存在的犯罪行为的主观罪过个数判断罪数的观点,主张想象竞合犯、牵连犯是数罪而非一罪。  相似文献   
25.
26.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则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消灭农村”转向了“建设农村”,这一转向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理解这一转向,则需要我们对中国式发展道路有一个结构上的重新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27.
一种基于可能度的区间判断矩阵排序法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给出了区间数两两比较的一种可能度公式,以及文献[4]中的方法参数k,m的取值范围,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能度的区间判断矩阵排序方法。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该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
西方价值判断现代模式的成因中中国文化因素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至19世纪,是西方人的价值观发生新旧交替的时期,其结果形成了价值判断的现代模式。在此过程中,中国文化被当作西方文化的参照系,它既参与了这一新的价值判断模式的形成,又成为这一模式的一个主要判断对象。这一跨文化的互动过程既比较全面地解释了西方价值判断模式转换的原因,也解释了中国文化在西方所遭遇的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
价值哲学的认识论转换--乌尔班价值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乌尔班的《评价 :其性质及其法则》开始 ,价值哲学的研究主题发生了一种根本性的转变 :由新世界图景的价值哲学建构 ,转向对价值哲学理论的研究。换言之 ,在此之后价值哲学研究结束了形而上学阶段 ,而进入了认识论阶段。在认识论阶段 ,评价问题成为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对评价问题的研究中 ,乌尔班开创了一种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经验论研究理路。我国近 2 0年的价值哲学的研究范式与乌尔班开始的美国价值哲学的研究范式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30.
吴建南  阎波 《管理评论》2006,18(4):46-53,58
政府组织绩效评价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是评价机制。即如何才能对绩效进行尽可能客观的价值判断。本文从利益相关主体理论入手,围绕“谁是最佳的评价者”针对区县政府绩效的评价主体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评价主体应该遵循的原则性规范,构建了最佳评价者的选择模型。分析表明,公众作为区县以下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接受者,和当地政府的利益相关性强,信息渠道不畅、评价成本高昂,存在评价偏好;政府组织存在自我认同倾向,尽管信息便利但人为增加的评价成本难以控制;人大组织较公众更为理性,但由于评价独立性较差而难以准确评价;学术研究组织相对前几种评价主体而言,准确性占优,效用性强于公众,成本低于公众和政府,可以算是相对而言的“最佳”评价主体。据此,可以进一步理解影响政府绩效评价客观性的诸多因素以及不同的评价机制.为提升现实绩效评价的客观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