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4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42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167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不同类型的利益集团对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影响是积极的,有的影响是消极的。对中国官僚性既得利益集团、一般经济性利益集团和西方利益集团的含义、成因与特征加以辨析,弄清它们的行为方式,是我们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和法规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2.
由于美国利益集团的膨胀,影响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正常运转,再加上美国审计署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重视不够。美国审计署在次贷危机中却未能充分发挥前瞻功能,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风险。我国应汲取其教训,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完善国家治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43.
王伟 《领导文萃》2011,(18):73-76
游戏规则:美国的政治生态 要谈论美国的国内政治,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利益集团。从美国政党的角度说,偏左一些的民主党背后主要是华尔街的金融界、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界和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媒界,以及律师和其他各种工会,偏右一些的共和党,  相似文献   
44.
以政治过程为研究视角,探究我国利益集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在当前转型期的背景下,我国利益集团呈现不平衡发展,并且在不断分化、重组,对政治的参与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并提出规制方法,以促使我国政治理论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45.
叶檀 《21世纪》2013,(3):20-21
2013年新年献辞,多方呼吁宪政。 宪政不是浪漫主义的高调,需要各方划出各自的责、权、利边界。任何宪政都非一蹴而就,而需要漫长的奋斗过程,在奋斗过程中可能有强权、有流血,也有各方利益集团在公开的平台上绝不浪漫的斤斤计较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46.
奥尔森的国家兴衰理论及其现实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尔森的《国家兴衰探源》一书 ,从利益集团的发达程度与国家活力的相关性这一视角 ,揭示了影响国家兴衰的内在动因。奥尔森所选取的分析对象———利益结构 ,正是影响国家兴衰的根本因素。但是 ,简单地将利益集团认定为现代社会的“万恶之源” ,似乎并不恰当。现代社会利益结构的多元化使得利益集团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因此 ,创立一种不断地对目标各异的利益群体进行整合的利益协调机制 ,是保证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7.
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实质性的改革,通过利益集团的制衡博弈分析,阐述了国有银行上市改制中战略投资者引入对改革深入展开的意义及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
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滞后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滞后分为朝阳专业和夕阳专业设置及其招生滞后,前是因为高校缺乏调整专业设置及其招生的自主权,后是因为路径依赖和高校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解决对策之一在于扩大高校对朝阳专业设置和招生自主权,同时限制高校对夕阳专业设置和招生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49.
当代西方利益集团对政府的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艳青 《探求》2003,(1):46-48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西方利益集团对政府产生影响的历史和影响政府的方式,总结出西方利益集团的双面作用。最终得出结论:只有当利益集团很活跃,而且各利益集团之间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局面时,利益集团参与决策过程本身才是民主的一种方式,否则利益集团的存在有悖于民主。  相似文献   
50.
美国宪法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一部成文宪法,在长达2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美国宪法始终保持其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美国宪法的超稳定性机制及其长久生命力就在于其本身的"谈判机制"以及自我完善、自我更新和自我适应机制。美国宪法之所以具有一种"超稳定性",恰恰因为它处在一种永恒的、因循各利益集团现实实力重新分配联邦保护权和资源的动态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