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22.
我的母亲张墨去世已经10年了。挂在墙上照片里的母亲,依然那样慈祥地望着我们,宛如生前。十年生死两茫茫,在母亲离开的日子里,我从她的遗物中,从她珍藏的旧信中,知道了许多在她活着的时候并不知道的、也不曾关心过的往事,似乎重新认识了她。那些永远泯灭在流逝岁月中的事情,令我有许多说不出的愧悔。  相似文献   
23.
五颗银扣     
在我的家庭档案里有五颗银扣,是妈妈的遗物,也是日本侵略中国夺走妈妈生命的物证,我精心保存了70年。1942年秋,妈妈生了小弟,正在月子里。大哥那年20岁,正患疟疾病,我才8岁。那天,日军勾结汉奸武装包围了我们村。子弹呼啸着,瞬间村外的柴火垛起了火,村内部分房屋也起了火。日军头目头戴钢盔,手端长枪到各家各户搜查,见人抓人,见粮就抢,惨无人道!  相似文献   
24.
一双绣花鞋     
我要说的这事,并非悬疑电视剧剧情,而是确确实实发生在身边的一个生活故事,但也有离奇的因素在内,个中意味颇令人唏嘘。我有一个好朋友姓牛名剑飞,父母都是书画艺术家,平日里真个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难怪给女儿起了这么个不同凡俗的名字。两老散淡惯了,诸事随心所欲,家里古玩字画四处随意堆着放着,并不当回事。有一次,剑飞的哥哥回来,看到家  相似文献   
25.
黄道的烟斗     
郝化冲 《老友》2014,(3):16-16
正上世纪80年代,有一次我出差去南昌。其间,我曾到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参观。在烈士遗物展览厅内,我看到一只烟斗,这烟斗看起来很眼熟,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噢!记起来了,这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迁葬黄道烈士遗骨时,我从烈士墓穴中捡回来的那只烟斗吗?细看展品文字说明,果然如此。事情是这样的:1951年下半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南方和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分别慰问各个老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和老干部、老红  相似文献   
26.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禁烟英雄,同时,他也是一位治水方面的专家。在波荡起伏的宦海生涯中,治水思想与实践一直伴随着他。林则徐治水遗留的遗物遗迹为研究他的治水思想与治水实践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注重其遗物遗迹的归纳整理,无疑将是研究林则徐致力于治水、修水、用水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7.
中国境内聂斯脱利教遗物分布状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人文杂志》2003,(3):118-125
自明末起至今 ,中国境内陆续发现、出土有唐元二代聂斯脱利教遗物 ,有关这些遗物 ,前人的论述中多有不全面之处。本文综述中国境内聂斯脱利教遗物的分布状况 ,并指出这些遗物中尚有进一步进行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28.
吃了一条蛇     
汪汶 《山西老年》2014,(9):16-17
1969年,我作为一个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乡下的日子很苦,劳作一年有时竟填不饱肚子,对肉食油水更是渴望。村里的百姓还能养口猪,交售之后返一部分供自己食用,而我们知青不会也没有泔水喂猪,自然一年四季无肉可吃。队里每年每人分不到一斤菜籽油,平时我们轻易舍不得吃.  相似文献   
29.
过了适婚的年龄却仍然未婚的青年男女被称之为剩男剩女,而时下,剩男剩女盛行,大龄大军日益壮大,这种剩现象的产生纵横交错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本文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探索这剩现象产生的背后,与父母及家庭教育有关的原因。  相似文献   
30.
胡应麟创作的小说<甲乙剩言>,或记人物逸闻轶事,或述博物趣事,或考辨,内容较为驳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小说史料价值观,即,小说具有"备经解之异同"和"存史官之讨核"之效用.胡应麟的小说史料价值观,突破了历代以来人们以为小说虚妄不实难以证史的陈旧观念,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认识,在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体现其对小说作品内容所蕴含的史学品格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体现其对小说文体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